行政院為了兌現馬總統競選政見,規畫明年起推出「一生兩次」兩百萬元優惠房貸政策,讓年輕人在新婚首次購屋及生育子女換屋時,各有一次兩百萬元房貸,前兩年零利率。
政府財政困難,暫且不論這項優惠房貸的財源要如何籌措,值得探討的是,對年輕人能有多少實質意義?
以台北市為例,現在一坪房價動輒數十萬元,就算尚無孩子的夫婦,至少也要十幾、二十坪,兩百萬優惠貸款幫助有限,更何況只有兩年的零利率,接下來的還款負擔,對生活才是嚴酷挑戰。
過去建商在推出案子時,常以漂亮的廣告詞來打動人心,如「只要準備十萬,馬上就可交屋」、「每月才繳多少錢,買比租划得來」等,讓無殼蝸牛一時眩惑,沒有考慮到還款能力,衝動購買。
可是,等到優貸的「蜜月期」一過,才發現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日子過得毫無品質,只好被迫「斷頭」,不但白忙一場,還賠了夫人又折兵,才知「購屋是學徒,還貸款是師傅」。
新政府要以優惠房貸來鼓勵年輕人生小孩,立意良善,但方向恐怕有偏差。今天的年輕人不婚甚且不生小孩,關鍵不在有沒有房子,而是他們缺乏「謀生」能力。
以目前的就業市場而言,大學畢業生起薪兩萬多元,以現代的生活開銷,養自己都很困難,想要購屋,若無父母當「金主」,光靠「優惠貸款」,談何容易。
鑑於首善之區房價過熱,政治大學教授張金鶚發出「房價泡沫化」論,絕非危言聳聽,應予正視,畢竟台北目前房價對多數中下階層,可望不可及,只是有錢人配合建商在玩「炒作」遊戲。
若政府真有心為年輕人的未來設想,就應該替他們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提高薪資所得,讓他們真正有能力成家立業。
蔡銘燦(台南市/行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