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木料肌理 型男以老物靈魂創新手作工藝 王淑芬 |2023.08.09 語音朗讀 14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張晏睿感受到木作器物的溫度,選擇用老物件的靈魂融入新創,他的木作品大受上班族的歡迎,成了新療癒系。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木頭紋理有迴旋、塊狀和明暗的不同,視覺呈現也予人溫潤感,尤其經過時間的洗鍊讓老器物更顯價值。張晏睿在大學古蹟修護課開始感受到木作器物的溫度,於是選擇用老物件的靈魂融入新創,他的木作品大受上班族的歡迎,成了新療癒系。「我不喜歡做單一的事、喜歡創新和突破!」張晏睿大學念古蹟修護系,原本也想走古蹟、老物件修護的路,但是受限於太多的方方面面規矩,於是他擷取對木頭的情感,以延續木料的生命做為志業,開始木作人生。張晏睿設立「共生學堂」,有一間大型倉庫儲存工藝木料、一個工作坊,還有大小隨興的工藝創作,小從花器、手刻筆到餐具等,是生活樂趣,也是創意的呈現。每一個擺設的器物都有他述說不完的故事,有的是從撿拾的漂流木取材,也有的是拆遷老建築的廢檜木料;廢材賦予的新生命力,讓新器物充滿韌性。圖/記者王淑芬懷抱著理想走向「木作人生」,張晏睿也有過人生的低潮期,曾經可支配現金只剩下56元,甚至還繳不出保險費,只能拿工具變現。所幸夢想不死,他有滿腔熱血和無限的創意,吸引很多上班族,以木作為壓力的出口,一支雕刻刀刻畫出各式不同的風、雲、水、火,不管是花瓶、木餐具,即使一個歪扭的作品,也有滿滿的成就感,那份心靈的療癒,讓「共生學堂」大受歡迎。社區大學、企業福利會陸續邀約體驗木作,張晏睿於是順勢推出「環島車宿體驗」,接受邀約授課,同時規畫豐富的遊程,藉由邀約木作也深入鄉鎮,探索在地的風土人情,豐富人生閱歷。「共生學堂」的學員有小自3歲到90歲的長輩,全齡共學的木作課,長輩喜歡手刻筆、上班族喜歡木做餐具、小朋友喜歡器物。張晏睿說,還有醫生、老師、護理師和台電員工參加木作班,或許每個人的想望不盡相同,但大家對木材的肌理、紋路的喜好是共通點,有時保留樹皮相映更顯物件的價值。圖/共生學堂提供共生學堂木作品中,特別的創作,還有張姓護理師巧思一個可以拆解的肝臟,原來是要送給醫生老公的生日禮物,祝福先生執刀手術順利。木作品「跳脫傳統木工的艱澀感」,張晏睿用最低門檻的體驗課程,吸引全齡民眾參與,從「為自己做餐具」開始,當一支支有款有型、創意獨特的湯匙、叉子都成了餐桌上的器物,木作課已然形成一股風潮!圖/記者王淑芬 前一篇文章 高雄城市芭蕾新作《地》 探索人與土地情感連結 下一篇文章 打狗祭卡司 滅火器Fire EX.領軍高雄團登台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2025.11.0504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2025.11.0505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2025.11.0506【快樂塗鴉簿】夢境旅遊2025.11.05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8【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2025.11.05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佛光山書蔬展11月8日登場 好看好吃好玩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紫斑蝶越冬 現幽谷奇景墨光.流變 開創複合型水墨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