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雜談】御駕親征非兒戲

文/齊夫 |2023.08.01
691觀看次
字級

文/齊夫

古代皇帝親臨前線指揮軍隊、征伐敵人,就叫「御駕親征」。很多皇帝都做過這事,大獲全勝的不少,鎩羽而歸的也不稀罕,還有的很窩囊地做了俘虜,成為歷史笑談。

為何要御駕親征?大概出於鼓舞士氣、震懾敵軍與督戰三方面的考慮。至於有些馬上皇帝,打仗慣了,坐在宮裡不舒服,就喜歡衝衝殺殺,御駕親征是常態,那又另當別論。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即位後御駕親征的皇帝。他倒是久經戰陣,雖然敗多勝少仍很自信,覺得自己很能打。但他首次御駕親征即遭遇「白登之圍」,差點把命給搭上。

公元前二○一年,劉邦親自率領三十二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告捷,接著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一帶。後來輕敵冒進,中了匈奴誘敵之計,和先頭部隊一起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之後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單于嫡妻)行賄,才得以脫險。

至於劉邦不知道多少代孫劉備,一聽到關羽被害的消息,不顧聯吳抗曹大局,執意御駕親征為關羽報仇。可是過於輕敵,被東吳名將陸遜擊敗,火燒連營七百里,全軍覆沒,一直潰退到白帝城,史稱「夷陵之戰」。劉備連病帶氣,就在這裡托孤諸葛亮,憤憤而逝。

還有晉惠帝,那個歷史上最有名的傻子皇帝,也御駕親征過,不過卻是被逼的。「八王之亂」一片混戰中,人人覬覦帝位,尤其成都王司馬穎更是咄咄逼人,欲取代晉惠帝。東海王司馬越於是裹挾晉惠帝御駕親征,帶領十萬烏合之眾討伐司馬穎,結果卻是一敗塗地,晉惠帝也被射傷,當了俘虜。

明英宗的御駕親征也很悲催。公元一四四九年,瓦剌太師也先侵犯領地,氣勢洶洶,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親率大軍出征。他不懂軍事,又重用王振瞎指揮,一再貽誤戰機,最後導致全軍潰敗,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等六十六名大臣戰死,自己被俘。明英宗這才知道,御駕親征不是遊山玩水,沒那麼瀟灑。

不過,也有御駕親征成了喜劇。明武宗在位時,寧王叛亂,率十萬大軍進逼南京,滿朝震動,無人敢領兵平叛。王陽明主動請纓,圍魏救趙,眼看就要大獲全勝,這時,好大喜功的武宗皇帝親自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出了京城。可遺憾的是王陽明太能幹,早已活捉了寧王,這讓皇帝很掃興,竟命王陽明把寧王放了,他自己再捉一回,以不負御駕親征之名。

總的來說,御駕親征弊大於利。因為皇帝一出動,必然要跟隨大批太監、宮人等非戰鬥人員,嚴重影響軍隊的機動性;且天子帶兵,自然要指手畫腳,影響前方將帥調度,讓他們無法伺機而動。此外,皇帝上陣需要大批將士護衛,會削減了可作戰的士兵;最可怕的是,一旦皇帝被困,甚至被俘,將導致全線崩潰。

御駕親征,用心或許不錯,但往往適得其反。因而,真正明智而清醒的的帝王,是不會輕易這麼做的,畢竟術業有專攻,皇帝的使命就是坐鎮中樞,殺敵衛國則是將帥的任務。

回看歷史,秦始皇就從來不曾御駕親征,而是放手讓白起、王翦等大將建功立業,一統天下;漢武帝也是穩穩坐定京城,將領兵大權授予衛青、霍去病,他就是負責保障糧草供應無虞、補充兵員,打敗了軍法處置,打勝了加官進爵。這才是一個皇帝該做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