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防晒乳、防蚊液有順序 間隔未達15分鐘恐噁心嘔吐

 |2023.07.31
1352觀看次
字級
熱天外出防晒之餘更得注意防蚊,藥師公會31日提醒,民眾可「先塗防晒」間隔5至10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夏日蚊蟲多,今年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熱天外出防晒之餘更得注意防蚊,但該怎麼擦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藥師公會今(31)日提醒,民眾可「先塗防晒」間隔5至10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避免「二苯甲酮」與「敵避(DEET)」作用刺激皮膚以及暈眩,而2個月以下的嬰幼童則不建議使用防蚊液。

近期登革熱疫情再起,民眾外出防晒也得防蚊,但使用順序該怎麼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黃儀絜表示,民眾外出前建議「先防晒再防蚊」,且兩者需間隔15分鐘以上,避免部分防晒乳中的「二苯甲酮」成分與防蚊液中的敵避成分作用,造成刺激皮膚、噁心,導致暈眩甚至嘔吐的狀況產生。

此外,黃儀絜提醒,2個月以下嬰幼童並不建議使用防蚊液,化學成分恐太過刺激;而2個月至12歲的兒童,建議選擇成分濃度介於5%至10%的防蚊液。

圖/Unsplash

防晒乳的選擇上也有注意事項,王儀絜表示,常見的防晒乳外部標示,均有PA和SPF係數標示;PA主要「抗紫外線UVA」,UVA是皮膚晒黑、老化的主因,「+號」則是代表延緩晒黑時間,每多一個+則多延長2至4倍防晒時間;SPF則用來「抗紫外線UVB」,UVB會造成晒紅、晒傷,因此SPF係數愈高,愈能延緩皮膚晒紅的時間,民眾可依照個人使用習慣及需求選購。

若在戶外活動不慎晒傷,王儀絜則建議,「先用冷水降溫」,再用市售的蘆薈凝膠等產品,局部冷敷改善不適;若使用新鮮蘆薈,蘆薈綠皮部分有黃色的蘆薈大黄素(Aloe emodin),讓使皮膚過敏,儘量選用透明果肉部分。

王儀絜分享在家自製簡易晒傷中藥護理外敷藥液,將雷公根、蒲公英、白及、生甘草、黃芩加水及米酒,先浸泡30分鐘,再小火熬煮20分鐘後,加入冰片攪拌蓋鍋關火放涼,使用乾淨紗布沾溼,覆蓋晒傷部位,冷敷約莫10至15分鐘,每日3至4回,即可緩解晒傷的不適感,剩餘的藥液裝入玻璃噴霧罐中,外出時也能輕鬆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