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防晒乳、防蚊液有順序 間隔未達15分鐘恐噁心嘔吐 |2023.07.31 語音朗讀 135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熱天外出防晒之餘更得注意防蚊,藥師公會31日提醒,民眾可「先塗防晒」間隔5至10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夏日蚊蟲多,今年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熱天外出防晒之餘更得注意防蚊,但該怎麼擦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藥師公會今(31)日提醒,民眾可「先塗防晒」間隔5至10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避免「二苯甲酮」與「敵避(DEET)」作用刺激皮膚以及暈眩,而2個月以下的嬰幼童則不建議使用防蚊液。近期登革熱疫情再起,民眾外出防晒也得防蚊,但使用順序該怎麼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黃儀絜表示,民眾外出前建議「先防晒再防蚊」,且兩者需間隔15分鐘以上,避免部分防晒乳中的「二苯甲酮」成分與防蚊液中的敵避成分作用,造成刺激皮膚、噁心,導致暈眩甚至嘔吐的狀況產生。此外,黃儀絜提醒,2個月以下嬰幼童並不建議使用防蚊液,化學成分恐太過刺激;而2個月至12歲的兒童,建議選擇成分濃度介於5%至10%的防蚊液。圖/Unsplash防晒乳的選擇上也有注意事項,王儀絜表示,常見的防晒乳外部標示,均有PA和SPF係數標示;PA主要「抗紫外線UVA」,UVA是皮膚晒黑、老化的主因,「+號」則是代表延緩晒黑時間,每多一個+則多延長2至4倍防晒時間;SPF則用來「抗紫外線UVB」,UVB會造成晒紅、晒傷,因此SPF係數愈高,愈能延緩皮膚晒紅的時間,民眾可依照個人使用習慣及需求選購。若在戶外活動不慎晒傷,王儀絜則建議,「先用冷水降溫」,再用市售的蘆薈凝膠等產品,局部冷敷改善不適;若使用新鮮蘆薈,蘆薈綠皮部分有黃色的蘆薈大黄素(Aloe emodin),讓使皮膚過敏,儘量選用透明果肉部分。王儀絜分享在家自製簡易晒傷中藥護理外敷藥液,將雷公根、蒲公英、白及、生甘草、黃芩加水及米酒,先浸泡30分鐘,再小火熬煮20分鐘後,加入冰片攪拌蓋鍋關火放涼,使用乾淨紗布沾溼,覆蓋晒傷部位,冷敷約莫10至15分鐘,每日3至4回,即可緩解晒傷的不適感,剩餘的藥液裝入玻璃噴霧罐中,外出時也能輕鬆使用。 前一篇文章 卡努颱風長胖中 8/3最接近台灣強度相對較強 下一篇文章 杜蘇芮襲颱農損1億8089萬元 高雄、香蕉受損最多 熱門新聞 01【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2025.07.2702泰柬衝突升溫 釀12死 31傷2025.07.2503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2025.07.2604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2025.07.2705呼吸 蘊藏身心能量2025.07.2706林聰明行三好淨三業新書發表 推動三好願景2025.07.2607落葉與離層部位2025.07.2508【紅塵禪煙】彼岸2025.07.2709一次失敗的經驗2025.07.2510庭院不除草 吸引鳥兒回來築巢2025.07.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透過AI與數位李登輝對話罷免大失敗 誰負責 綠黨魁去留 中常會賴表態M1A2T戰車 第2批抵台2手屋5月成交3889筆 創新低藍區域聯防奏效 諸侯立功大罷免今投票 藍綠大催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