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他從祁山道攻打曹魏的記錄只有兩次,只能說兩出祁山。諸葛亮從西元二二八年的春天開始發兵北伐,一直到西元二三四年,總計六年,五次北伐都宣告失敗。
第一次北伐因馬謖失街亭而撤退,最大的收穫是隴右將領姜維歸降蜀漢。第二次北伐走陳倉道,受阻於郝昭。第三次命令陳式攻打不具戰略地位的武都、陽平,無功而返;曹真主動發兵攻打蜀漢,被大雨困於山中,狼狽而回後並病逝。第四次與司馬懿交手,用木牛疏運糧草,後方卻傳來假消息,讓諸葛亮不得不退兵,但殺了大將張郃。第五次,主力從斜谷出攻郿縣,與司馬懿在渭水南北對峙。
這一次,諸葛亮又發明了名為「流馬」的運輸工具,在糧食運補上更加機動。諸葛亮觀察地形後進駐五丈原,與魏軍形成僵持,司馬懿同樣一招:積極防守、消極進攻,看你拿我怎麼辦。這一次除了蜀漢之外,還有東吳的軍隊分兵攻擊,魏明帝守西線打東線,想要報石亭之仇,主力部隊用在對付東吳。然而當孫權的部隊被打退後,就剩下西線的諸葛亮堅守五丈原。
除了「木牛」與「流馬」運補糧食,這次諸葛亮還以屯田方式確保糧食供給,不讓後勤補給左右勝負。司馬懿曾經試著偷襲蜀漢部隊,但遭到擊退,於是又退而採取堅守戰術。諸葛亮為此寫了一封戰書送去,並附上一箱女人的衣物,要求司馬懿與他正面交戰,不然就穿上女人的衣服。這種挑釁嘲諷激怒了曹魏將領,但司馬懿卻笑著接受,並詢問蜀漢特使諸葛亮的近況。
因無關軍事,特使便照實陳述,說丞相事必躬親,為工作廢寢忘食。司馬懿由此推知,諸葛亮如此辛勞恐命不久已。果然,在這場耗時一百多天的體力戰中,諸葛亮的健康亮起紅燈,又是咳嗽又是吐血,《三國演義》說他本想借七星燈延長壽命,卻偏偏被魏延撞倒了。
西元二三四年的八月(國曆十月),蜀漢丞相諸葛亮因過度勞累,在五丈原(今陝西寶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享年五十四歲,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