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員擋考生專車一事引起公憤,長久以來地方議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再次浮上檯面,有學者直言,這是現行縣市議員選制不合理所導致。
台灣雖有數十年選舉的經驗,但地方民主的品質並未提升,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SNTV,一個選區有多位候選人競逐多個議席,而每名投票者只能投一票給一個候選人)的縣市議員選制,是元凶之一。
據各國施行SNTV的經驗,缺失大致是易產生極端訴求的候選人、同黨候選人操戈、少數當選、配票操弄、派系壟斷、代表性偏低等,因此日本的眾議院選舉,在一九九六年就放棄SNTV。
選民限投一票、一區競選多席的縣市議員選舉,只要擁有特定票源即可當選,無須爭取多數選民的認同,那位被指控看霸王球、攔考生專車的台中市議員,正因此成為連任多屆的資深議員,而連續的爭議事件,還不見得使他在明年底尋求連任時落選。
在省議員、國代陸續廢選,及立委席次減半後,縣市議員的地位和影響力高於以往,是重要的代議士,選舉方式更該成為汰蕪存菁的濾網,有人建議或將選制改成單一選區多數決制,或是減少縣市議員席次,都著眼拉高當選票數,使候選人須爭取多數選民認同。
筆者以為,僅賴單一選區多數決制無法完全解決地方議員的代表性問題,因為目前席次過多,台灣省就多達九百零一席,單一選區會讓當選議員「里長化」,有視野不夠寬廣缺點,必須搭配議員席次減半、擴大選舉區範圍,才能達成改革目的。
林義文(台南市/議員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