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冰飲品腸桿菌群超標 吃冰不想拉肚子要注意這點

 |2023.07.26
691觀看次
字級
食藥署檢出6件大腸桿菌等「腸桿菌科」微生物,毒物醫師表示,腸桿菌群等微生物無色、無味,肉眼無法觀察,尤其夏天在7°C至60°C「危險溫度帶」環境中,細菌非常容易孳生。圖/記者張睿杰

【本報台北訊】食藥署今(26)日公布最新冰品、飲品的全台衛生稽查結果,包含清原芋圓、COLD STONE酷聖石冰淇淋、鮮芋仙等知名連鎖店都因「腸桿菌群」超標而遭衛生局裁罰,毒物醫師表示,腸桿菌群等微生物無色、無味,肉眼無法觀察,尤其夏天在7°C至60°C「危險溫度帶」環境中,細菌非常容易孳生。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此次共查核371家業者,抽驗408件飲料、冰品及其原料,結果有6件檢出大腸桿菌等「腸桿菌科」微生物,違規產品及業者已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法處辦,共計裁處18萬;違規業者為清原芋園、COLD STONE 酷聖石冰淇淋、阿義鳳梨冰、鮮芋仙、甘蔗媽媽等知名連鎖業者。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腸桿菌群與大腸桿菌不同,腸桿菌群的培養檢驗只能看出整體衛生情形是否不佳,並非針對特定的菌種做檢驗,例如大腸桿菌。

圖/Pexels

顏宗海說,民眾若吃到腸桿菌群超標的食物,多以「急性腸胃炎」表現,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通常服藥後就能康復,但抵抗力弱的幼兒、長者就得擔心敗血症,嚴重的腸胃炎也可能會導致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代謝性酸中毒、造成生命危險。

「買冰要觀察業者配料放在哪。」顏宗海指出,細菌在7°C至60°C的環境下皆可孳生繁殖,醫學上稱為「危險溫度帶」,若民眾去買冰,發現業者某些配料並非放在冰箱,而是放在「室溫」環境就要留心,食物在室溫超過一個小時,就容易孳生細菌,因此買了之後也都要在一個小時內吃完。

除此之外,飲品、冰品調製人員的細節也可以觀察,顏宗海表示,剉冰的冰塊應該戴手套拿取、置放,因為手上平常就會有微生物在上面停留,若直接拿取食材,就容易造成食品汙染,口罩、帽子等配備也都可以注意;同時,工作人員若身體不適也不宜調製食品,避免細菌汙染食物間接傳染給消費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