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150潛水員 撿海廢造福女難民

 |2023.07.16
8189觀看次
字級
「海洋計畫」的成員搭乘遊艇出海,清理亞喀巴灣珊瑚礁的垃圾。 圖/取自ProjectSea臉書
愛爾莎莉芙(右)攜手馬達納特(左)創立「海洋計畫」清理海洋垃圾,2年來,該組織從2人增加為150人。 圖/取自ProjectSea臉書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女權相對不彰的中東國家約旦,一項由女性主導的「海洋計畫」(Project Sea)撿拾海中的垃圾,保護珊瑚礁和海洋生態,並將從海洋清除的垃圾分享給巴勒斯坦女性難民,協助她們賣掉資源回收品,或轉換成再生材料製作手提袋出售,賺取微薄的收入。

在中東地區,約旦是相對較為自由的國家之一;即使如此,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性別差距指數(Global Gender Gap Index)排名,這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在評比的146個國家地區只排在第126名,突顯該國女權仍待提升。

約旦女性的經濟參與度偏低,多數女性仍扮演妻子、母親等傳統角色。不過,一群關注環保議題的女性,正試圖打破這個刻板印象。

海洋計畫 從2人變150人

今年34歲的愛爾莎莉芙(Beisan AlSharif)熱中潛水,她在2021年發起「海洋計畫」,與友人馬達納特(Seif Al Madanat)在潛水時撿拾海中的垃圾。這項活動獲得其他女性熱烈響應,該團體的成員從最初的2人增至150人,主要為約旦唯一沿海城鎮亞喀巴(Aqaba)的女性。

「海洋計畫」的成員搭乘名為「多樣性」(Diversity)的遊艇出海,清理亞喀巴灣珊瑚礁的垃圾。愛爾莎莉芙表示,她們的任務是在30分鐘盡可能撿拾垃圾,目前為止每次活動至少有半數參與者是女性,這個比率在約旦這樣的國家來說相當驚人。

一名女性潛水員嘉莫(Hana Gammoh)表示:「約旦的確有性別方面的傳統刻板印象及社會看法,影響人們對某些活動的觀感,包括潛水。不過,這些刻板印象正在改變,對於女性該從事什麼活動,或期望她們扮演什麼角色的觀點,正朝著包容及多樣性轉向。」

嘉莫表示,「海洋計畫」並未透過清理海洋獲得任何東西,除了「我們周遭所有人的熱情支持」。團隊成員的一致目標,是盡可能清理海洋垃圾,保護當地的珊瑚礁。

愛爾莎莉芙指出,亞喀巴灣有157種硬珊瑚、120種軟珊瑚、500種魚類及1000種軟體動物,且被譽為珊瑚礁的「避難所」,是地球上僅有的幾個珊瑚礁棲息地之一。然而,亞喀巴灣的珊瑚面臨人為威脅,包括當地人口與基礎設施迅速成長,致使流入海中的垃圾數量激增;由於珊瑚礁生態系統極為敏感,塑膠廢棄物上的細菌可能使珊瑚免疫力下降,受致病菌感染。

垃圾變成寶 難民收入來源

迄今為止,「海洋計畫」已清除逾7噸廢棄物,其中多數是塑膠物品,例如:塑膠杯、寶特瓶及塑膠袋。這些從海中撿拾的垃圾,成為嘉惠巴勒斯坦女性難民的物品;她們把這些廢棄物,轉交給約旦首都安曼賈巴爾胡笙(Jabal el-Hussein)難民營的巴勒斯坦女性難民回收,用來製作手提袋。這些手提袋上均印有「海洋計畫」的標誌,透過社群媒體或其他平台銷售,成為難民迫切需要的收入來源。

愛爾莎莉芙說,這項任務在精神上令人備感挫折,「每次清理此區的海洋垃圾,我們都知道珊瑚礁很快又會布滿許多垃圾,這是一項永無止盡的任務」;但她們仍希望透過行動,讓更多人意識到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