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人物圖譜》雷橫

◎吳桃源/文 陳洪綬/圖 |2008.05.26
2963觀看次
字級

雷橫與朱仝均屬山東濟州鄆城縣的巡捕都頭。前者為步兵都頭,後者為馬兵都頭。二人同時在第十三回上場。不過雷橫較早和劉唐、晁蓋、吳用等人有交集,主要還是藉雷橫帶出七人劫生辰綱一事。

看畫家筆下的雷橫,似乎和小說中所言「身長七尺五寸(一七三公分),紫棠色面皮,有一部扇圈鬍鬚,膂力過人,能跳二三丈闊澗,滿縣人都稱他做『插翅虎』」有些差距。

主要是雷橫腰身多了一圈誇張的刺藤圍飾,其次是他手中所執的細長棍杖,並非他慣常使用的朴刀。經此改裝後,雖然雷橫體態不復輕盈,不過手中所執棍杖倒是可作為撐竿跳的輔助器材,不愁跳不過二三丈的闊澗。陳洪綬如此描繪,反讓現代人有了想像的空間。

雷橫在第十五回引出「七星聚義」、第十八回與朱仝放走晁蓋後,《水滸》作者很快讓他在第五十一回打死白秀英,吃上官司,在押解途中,經朱仝開脫,遁走梁山。

入夥後的雷橫曾幫宋江攻打呼延灼,後於剿方臘時死於德清縣。因此嚴格說起來,雷橫故事的重點應在打死白秀英事件上,而由此事亦可看出施耐庵之所以形容他「心地匾窄」的原因。

宋江三打祝家莊後,雷橫公差(當時尚未入夥)路過梁山,住了五日,宋邀其入夥,雷橫答稱俟老母終年之後,再來相投。返鄆城後,雷橫前往戲園聽戲,卻因未帶賞錢,受女優白秀英及其父冷嘲熱諷,氣不過,拳打腳踢白父一頓。白秀英一狀告到知縣(二人為相好)處,雷橫遂遭剝衣綁縛於戲園門口示眾。

恰逢雷母前來送飯,見子受此羞辱,與白秀英理論,白動手推倒雷母,並賞以耳光。雷橫看不過,提起身上枷鎖朝白秀英一劈,頓時腦漿迸流,一命嗚呼。

此事明顯肇因於雷橫沒帶賞錢,尤其是在人來人往的戲園子,聽戲給賞是理所當然的事。要不然雷橫當場亦可婉言相告,來日再賞。可惜大名鼎鼎的雷都頭居然如此沒風度地先動手打人(其名「雷橫」,果然「蠻橫」也)。

若再審視之前的第十四回,他不問青紅皂白地捉住了劉唐,認其為賊,後經晁蓋以十兩銀子賄賂釋放,足可見雷橫的不問是非與貪瀆。而被釋放後的劉唐心覺不公,欲替晁蓋討回十兩銀子,兩人於路上大打出手,更顯雷橫的小氣。

至於白秀英事件之所以演變成雷橫打死人,主要還是性格所致。而雷母的行事作為也讓人不敢茍同,自己兒子與人口角,先動手打了別人的老父,非但不反求諸己,還至戲園大鬧一場,由此可見雷橫的「心地匾窄」是家學淵源。

此外,雷橫還道道地地是一個以私害公的人。從捉拿劉唐、私放晁蓋,到陷朱仝於不義,都可看出他上梁山是遲早的事。若仔細再看施耐庵筆下的雷橫「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磨坊),殺牛放賭;雖然仗義,只有些心地匾窄;也學得一身好武藝。」這樣一個人即使「仗義」放了晁蓋,也是違反公務。而且公然上梁山接受宋江招待,更是視法律於無物。

雖然雷橫的所作所為,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是知法犯法,不過若回到《水滸》成書的年代酖酖元末明初,以及故事年代--宋徽宗宣和年間,都給人極大的政治不安定之感,無疑在這樣的年代,要求人民有法律素養以及官員有守法精神等於緣木求魚。於是《水滸傳》中會出現像雷橫這樣的角色不僅不足為奇,甚而還擴大了我們對作者成書年代時空的解讀。

已故知名學者薩孟武先生在其《水滸傳與中國社會》一書中,開頭即以「流氓集團」稱所有爭奪帝位野心的人,這樣的說法真是一針見血。由此可見儘管雷橫為官府捕頭,其實這種「流氓」性格不僅有辱公僕,且早已不適任,還不如早點離開公職,加入宋江集團,滿足自己的野心。以這樣的角度看雷橫,對於他的所作所為也就勿庸贅言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