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好人出版提供
文/愛莉絲.華特斯 譯/曲巧玲
速食文化有意無意地抹煞飲食的重要性,不斷告訴大眾,我們不該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做菜和進食,因為世上多得是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們去做……
速度就如同速食文化中的引擎,是推動其他速食價值觀的助力。速度不光是指事情進展的快慢,更準確地說,是快速,而且要愈快愈好,例如當你下了單,就會想要馬上收到商品。人人都想要立即滿足心中的渴望,並且往往會因為無法即時滿足需求而感到懊惱,我們不願耐心等候時機成熟、也無暇「三思而後行」;我們開始對事物抱持著錯誤的期待,而且注意力變得分散,極易分心。
我們都忘了,最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也需要經過時光的淬鍊和醞釀才會臻至完美,例如耕作需要耐心等待收成,烹飪、學習語言或創業也無法一蹴可幾,還有那句老話「日久見人心」,在在說明了有些事急不得。有句話許多人也經常掛在嘴邊:「時間就是金錢」,但如果真的都以功利的角度去衡量時間,許多事物便會變得毫無意義,包括工作也會顯得枯燥乏味。
從繁重的家事解放
我們的飲食和文化是如何淪落至此的呢?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就受制於效率帶來的壓力,並且處處以快速為榮呢?我想問題的答案或可追溯至1950年代,也就是食品工業的崛起。在冷凍食品公司的大力宣傳之下,大家開始認為女性為一家大小下廚做飯是個沉重的負擔,因此,縮短烹飪時間或完全擺脫煮飯的辛勞才能彰顯女權的進步,並將女性從繁重的家事中解放出來。
的確,煮飯並不是件輕鬆事,尤其是對需要兼顧家務的職業婦女來說,更是倍感艱辛。許多美國家庭在烹調與飲食方面向來不講究,因此不難想像速成餐點對他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但就連深諳烹調之道、擁有深厚飲食底蘊的移民與原住民家庭,也都輕易地放棄了他們豐富多元的傳統飲食文化,轉而向快速省時的料理方式靠攏。
50年代的許多美國家庭已經漸漸喪失與家人同桌吃飯的優良傳統,也普遍認為下廚本身毫無樂趣可言。當時的農家也開始改種可以大量生產和易於運輸的作物,而非優先考量作物的風味和營養。速食文化猶如蝗蟲過境,不但將我們的傳統連根拔起,連帶曾經的信念也啃食殆盡,難以為繼。50年代速食產業的發展軌跡與當時的汽車文化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速食文化有意無意地抹煞飲食的重要性,不斷告訴大眾,我們不該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做菜和進食,因為世上多得是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們去做。於是,隨著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我們首先犧牲的,就是做飯和吃飯兩大民生活動。
速食文化腐蝕心志
這個世界的步調愈來愈快,快到我們根本來不及消化周遭發生的一切。速度是速食文化最有力也最危險的引擎,卯足全力推著我們快速前進,讓我們走馬看花般飛速略過了本該仔細思量的各種問題。我們無暇顧及食物從何而來、無暇探究食物為何可以如此便宜、無暇思考廣告商是否別有用心,最可怕的是,我們壓根兒沒有察覺速食文化中的這些價值觀正以野火燎原之勢,一步步蠶食我們的生活、腐蝕我們的心志。
或許我們應該試著強迫自己慢下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看見心愈慢,世界就愈顯清晰。我們的意識會逐漸覺醒,開始體認到當力量回歸本心,就是改變的開始。
(本文摘自好人出版《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誰: 吃速食長大的一代不知道的食物真相》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