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熱傷害人數比去年同期多一倍 醫曝3大注意事項

 |2023.07.04
1466觀看次
字級
連日高溫不斷,衛福部熱傷害就診最新統計,7月1至3日就有57人熱傷害送醫,6月熱傷害通報人數更高達517人,比去年同期280人高出近1倍。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連日高溫不斷,衛福部熱傷害就診最新統計,7月1至3日就有57人熱傷害送醫,6月熱傷害通報人數更高達517人,比去年同期280人高出近1倍,醫師表示,近日天氣炎熱,又逢暑假到來、新冠疫情平緩,外出旅遊機會增加,熱傷害案例暴增,提醒民眾應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高齡長者、幼兒、慢性病等中暑高危險族群更不能掉以輕心。

依衛福部統計,今年1至6月全台956人次熱傷害,比去年同期的606人次高出5成8,並以台中158人次最多,其次是高雄市120人次、彰化縣104人次、屏東縣91人次、台南市76人次;台中市、高雄市和彰化縣的熱傷害人次都是2018年以來同期新高。

另以單月來看,今年5月熱傷害人次高達242人次,是去年97人次的2.5倍,6月517人次因熱傷害就醫,也是去年同期280人次的1.85倍,今年7月短短3天就已累計57人次熱傷害。

圖/中央社

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長簡定國說,近日熱傷害人數增加,提醒民眾預防、因應熱傷害三大措施,第一、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第二、若要外出,應撐著陽傘,做好防晒措施,盡量不要暴露在大太陽下,隨時補充水分,第三、當出現高燒至攝氏40度以上、意識不清,應為中暑症狀,最好先到陰涼處休息、用溼毛巾擦拭身體降溫,並盡速就醫。

簡定國說,夏日高溫,高齡長者、幼兒、慢性病等中暑高危險族群不能掉以輕心,在室內更應要保持通風,若是室內環境悶熱、潮溼,也十分容易發生熱傷害情形,尤其是頂樓溫度更高,必須特別注意。

衛福部指出,熱傷害是指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產生的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