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讓孩子「放飛」 專家:家長多安排高品質活動 |2023.07.04 語音朗讀 14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暑假到了,專家建議,家長可以運用規律活動、有計畫的用餐,以及安排高品質休閒活動,促進健康。圖/侯永全 【本報台北訊】放暑假期間,孩子若沒有安排高品質休閒活動,恐因活動量減少、久坐不動、吃更多垃圾食物,以及看更多的電視及電腦螢幕,拉長螢幕使用時間,使得孩子體重增加,或造成健康不良影響,專家建議,家長可以運用規律活動、有計畫的用餐,以及安排高品質休閒活動,促進健康。根據一項南澳大學研究,以358名4年級、5年級小學生為對象,追蹤超過2年時間,結果發現,暑假期間孩子每天活動時間減少12分鐘、久坐時間增加27分鐘,使用螢幕時間增加70分鐘,加上吃更多垃圾食品,加速體重增加。另一項美國調查指出,8到12歲學童使用螢幕時間約4到6小時、青少年則高達9小時,綜合上述研究,有些學童假期終日會抱著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視度日,這種典型的「坐式生活」,將影響學童的發育,特別是成長的關鍵期,需要規律且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才能刺激生長發育。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家長大多在意「如何降低小孩使用螢幕時間」,建議家長與學童共同規畫假期,可參考美國兒童學會螢幕使用時間的指引,2到5歲一小時內、6到17歲不超過兩小時,並規畫運動、藝術等非螢幕類的活動,一起參與孩子的每一項學習。圖/123RF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說明,許多父母會有孩子放假就等於放飛的感覺,對於他們的日常作息要持續「要求或管控」還是放寬會陷入兩難,然而上述研究顯示,幫助孩子維持穩定的生活日常與節奏,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是穩定情緒的重要因素。董氏基金會建議父母可以鼓勵、引導孩子做到3點。1.規律與充足的睡眠:多項研究已指出,睡眠狀況與壓力、情緒有密切關聯。放假時讓孩子可以晚點睡,但仍須設定上床時間,及睡滿至少7至8小時,避免無限制的睡到中午。2.練習「TOAD Time」- Together Outside After Dinner:在晚餐之後全家一起到戶外走走或散步至少20分鐘,讓大家有機會共同聚在一起走動及聊聊,而不是在家中各自的空間做自己的事。3.生活日常結合身體律動習慣:應用科技功能(例如Siri、Alexa)提醒自己每1小時要起身動動,或是在浴室的鏡子、冰箱或水壺等家中各處貼上便利貼,提醒自己上廁所、喝水、開冰箱前做做伸展或其他律動。戴怡君表示,也可以參考董氏基金會運動紓壓專區,像是只要3分鐘、無論在室內或戶外都可以做的樂動紓壓五招,從各式便利有趣的運動方案,選擇最適合自己與孩子、保持身體活動力的方式。圖/侯永全 前一篇文章 金管會下架逾4千件詐騙廣告 臉書、LINE等四大手法曝光 下一篇文章 6月熱傷害人數比去年同期多一倍 醫曝3大注意事項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3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4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5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6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7電動車到底安全嗎?2025.09.0508《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 叢林常識廣宣國際2025.09.0509葡萄牙纜車脫軌 至少15死2025.09.0510畫廊外牆 壁畫吸睛2025.09.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柯文哲交保 北檢抗告狀今送高院第4艘千噸級 海巡署花蓮艦成軍國光臨時站拆除 擬闢建廣場中央發函業者 台東反風電 無人船亮相接見棒球冠軍隊 總統讚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