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再談全球化已死 各國利益早已凌駕全球化

 |2023.07.04
526觀看次
字級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在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中,以「重新定義全球化」為題專題演講,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右)在演講結束後表達感謝。圖/余承翰

【本報台北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4日),應邀出席工商協進會發表專題演講時指出,全球20年致力目前全球化的趨勢,已經被重新定義。他說,目前全球已將全球化重新定義為「在不傷害本國國家安全、不傷害本國現在或未來科技經濟領先條件下, 允許本國企業在國外牟利 ,也允許外國產業及服務進入本國。」但張忠謀在簡報最後,反問在聆聽的工商界大老,這樣的演變下,還能算全球化嗎?

張忠謀雖未在專題演講最後,針對「全球化新定義」做出結語,也是延續去年12月設廠議題,他出席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舉辦的移機典禮致詞時,說出「全球化已死!」再次完整詮釋。

張忠謀說,全球化是早期各國不顧國界, 追求商業利潤及承擔商業風險,致力追求的目標,包括後來美日很多專家學者出書,強調「世界是平的」,但也只有在2010年達到全球化最好的狀況,未能真正達到全球化最高境界。

圖/unsplash

張忠謀說,全球化有好的影響,如幾十億人民脫離貧窮 ;幾乎所有國家生活水準都有大進步。但也有不好的,例如收入和財富集中加劇;人與人之間或國與國之間不平等加劇。

張忠謀並舉例說他在德儀任職時,當時德儀執長在召集主管舉行經營會議、評選排名前100位主管時,就提出說明公司將給予這前100位主管員工選擇權及公司的規畫,當時他說若是執行長退休,估計可領到1,600萬美元,他的評比排名第三,估計做到退休可領800萬美元,但當時離退休還要做相當久的時間。

張忠謀說,當時的1600萬美元已經相當多了,但和排名50萬以後的落在25萬到35萬美元,落差也是很大。張忠謀接著說,隨著全球化發展愈好,很多公司現在執行長一個月薪水都超過1600萬美元。

張忠謀說,全球化造成很多國家中產階級被弱化,或失去很多工業機會,例如美國鋼鐵、汽車、成衣相繼外移,甚至沒有了,這些人感受不到全球化的好處。

從國家的角度,張忠謀也以格雷厄姆・艾利森所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解釋一個既有強權,看到急起的強權,會展開壓制或發動戰爭的行動。

張忠謀,美中衝突擴大,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寫照,只是目前雙方並不以發動戰爭為前提,透過禁止若干高科器械或通過《晶片與科學科案 CHiPS 》,及提高關稅等,強化本身或削弱對方競爭力,達到軍事或經濟領先。

圖/unsplash

張忠謀強調,美國種種措施都是反全球化,尤其去年12月拜登政府參加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高喊:「美國製造回來了,工會也跟著回來!」他聽了很刺耳。

張忠謀說:「全球化的基礎是『 各持經濟比較優勢的分工合作』,但現在已演變為「國家安全科技領先」 以及「經濟領先」的重要性 凌駕全球化之上,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定調為 「競爭高於合作」。

張忠謀說,美中兩國已重新定義全球化為「在不傷害本國國家安全、不傷害本國現在或未來科技經濟領先條件,允許本國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外國產業及服務進入本國。 」。「但這樣算全球化嗎?」張忠謀雖沒說答案,但他說「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快死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