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間福報
《佛說阿彌陀經》說:「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在淨土世界的眾生,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從供養的修行做起,這說明廣修供養的重要。
普賢菩薩十大願行的第三願──廣修供養,是「結緣的實踐」,是「無限的奉獻」,服務奉獻的供養,是最好的結緣方法。供養、布施、結緣,看起來是我給了別人,讓對方受用,實際上我們自己受用更多。
不論是供養父母、師長、三寶,供養都是最好的結緣溝通管道。就佛、法、僧三寶而言,供養佛,稱為佛供養、供佛;供養法,稱為法供養、行供養;供養僧,稱為僧供養、僧供。
除了物質的供養,還有針對法寶的供養,稱為十法行,即: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諷誦、受持、開演、思惟、修習。所謂「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有供養中最上乘的供養,就是對法的尊重、珍惜、實踐和弘揚。
不管供養什麼,最重要的是身、口、意三業清淨的供養,即:身業供養,至誠禮敬諸佛菩薩;口業供養,讚美諸佛菩薩的殊勝功德;意業供養,憶念諸佛菩薩的相好莊嚴。以清淨心、恭敬心、歡喜心來供養,都能獲得無量功德。
莫高窟第159窟 普賢變相
位於主室西壁龕外南側。與西壁龕外北側文殊變相對,構圖大致類似。畫面居中為普賢騎象。普賢頭戴寶冠,身披帔帛,下著長裙,左手托鉢,右手持蓮枝,盤左腿,舒右腿,坐於白象背方形台座蓮花上。須彌座上設勾欄,束腰部飾方勝紋。頭光飾卷雲紋等,身光飾蓮瓣紋等。白象露六牙,鼻微卷,頭微右側。象頭兩側各有一棕色皮膚的崑崙奴,一者手拉韁繩,一者雙手捧香爐於頭頂。
普賢四周有梵天、伎樂、供養菩薩及天龍八部等諸聖眾圍繞。普賢上端有山巒、湖水等,雲氣繚繞,意境幽遠。該圖四周方形邊框內飾團花、半團花紋樣。
中唐(756~846)/壁畫/甘肅敦煌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