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間福報
學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裡,能夠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佛法,就是修行。因此,佛教徒的生活修行,從早晨起床到夜晚養息,乃至日常的待人接物、語默動靜,都要效法佛菩薩,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理生活,如法處事,以期成就自在的人生。
皈依三寶,是學佛入門的因緣;發菩提心,持守戒行,則是人間修行的開始,一切善法的基礎,所以《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所謂「禪是佛心,淨是佛土,戒是佛行」,與人為善,自覺行佛,就是受持菩薩戒、行菩薩道了。
《華嚴經‧淨行品》中,智首菩薩請問文殊菩薩如何淨化身、口、意三業,文殊菩薩為大眾宣說「一四一個願行」,作為佛教徒生活中淨化身心的指南。
〈淨行品〉的每一願,都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佛法的修持,舉手投足,行住坐臥,都能夠以成就、護念一切眾生為前提,時時、日日作意「當願眾生」,發出廣大淨善心意,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莊嚴世間,開拓我們的胸襟,「回事向理」、「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回因向果」,成為最徹底的戒法。
莫高窟第196窟 普賢變相
位於主室東壁窟門北側。畫面居中為普賢菩薩,面容圓潤,身軀豐腴,頸戴項圈,臂腕佩釧,飾瓔珞,身披絡腋,臂繞帔帛,下著長裙,交腳坐於六牙白象背之蓮座上。左右環繞菩薩、天神等,白象側立有一崑崙奴。
此圖畫面四周繪滿赴會菩薩的形象,以欄格分為十八組,除中間有兩欄部分畫面被普賢變相占用外,其餘每組上下五排,每排七身,為數眾多,氣勢宏偉。
晚唐(846~907)/壁畫/甘肅敦煌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