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魯凱語並列 台博館展出150件魯凱族珍寶 

曹麗蕙 |2023.06.26
1679觀看次
字級
「Kialreba重返霧台:台博與當代魯凱的對話」特展中,可以看到魯凱族盛裝服飾。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Kialreba重返霧台:台博與當代魯凱的對話特展」,以魯凱族精神象徵「bariangalai百合花」六瓣的形象,規畫百合花的精神、母親的手、通天達地的背負者等六大單元,陳列逾150件藏品。台博館展洪世佑表示,特展意義重大,顛覆過往漢族史觀,而是以魯凱族人觀點來詮釋文物、共同策展,尤其展場文字一律採用中文/魯凱語並列,強調平等共作的精神。

洪世佑表示,展覽耗時四年,先邀請魯凱族人到台博庫房來看館方典藏的文物,再回到部落社區田野調查,接著請耆老、族人詮釋資料,共同策展,2021年雖碰到疫情,特展仍率先在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文物館展出,獲得很大回響,今年則來到台博館展覽。

屏東縣霧台鄉長巴正義(前排左起)、原住民族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蘇佐璽、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國立台灣博物館長洪世佑、國立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長林開世等貴賓,與魯凱族人共同為「Kialreba重返霧台:台博與當代魯凱的對話」特展揭開序幕。圖/記者曹麗蕙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這幾十年政府致力於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原住民族文化主流化、重視原住民觀點,期盼讓原住民的文化可以持續被台灣民眾喜愛、接受,更發揚光大。這次特展展現的重要意義包括族人進到庫房選件與詮釋的自由平等、大館帶小館分享文化與知識,以及原住民文化主流化的精神。期盼魯凱族的百合花精神,能持續影響全台灣。

「雲肩」為女性盛裝時,披搭在肩部的服飾,常見於少女或年輕婦女。圖為屏東縣霧台鄉長巴正義(左2)與族人們一同觀賞展品。圖/文化部提供

原住民族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蘇佐璽也分享,特展跳脫過去由外部專家,改以部落文化觀點來詮釋,這種尊重在地族群、在地族人的策展方式讓原住民文化獲得重視,是未來策展的良好範例。屏東縣霧台鄉長巴正義則表示,這次合作的過程,讓文物的意涵、脈絡、起源,透過田野調查重新展現出來,體現了文化平權中訴說自己的文化這個面向。

展品〈杜長助(Tawgadhu Gilagilaw)貴族家屋人面紋彩繪雕刻屋柱〉。圖/記者曹麗蕙

部落策展人貝洛桑.甦給那笛米表示,展覽名稱「Kialreba重返霧台」,其中Kialreba為探親之意,因此在台博館展場打造石板屋意向畫的居住展區,邀民眾來到百年前魯凱族祖先居住的石板屋探親,當中還可看到傳統魯凱屋內,背著屋子、通天達地的主立柱(ulrudru)。

台博館展出魯凱族藏品種類繁多,包括一件器身帶有白、黑彩繪,並刻著人頭及百步蛇紋的木盾,即為館藏具有百年歷史以上的典型魯凱族屋頂型傳統木盾;另有國內著名的原住民研究者、藝術家高業榮採自屏東霧台鄉大武村的一件人面紋彩繪雕刻屋柱,除了人面、百步蛇紋之外,獵犬紋也和部落起源的古老口傳故事有關;還有其蒐集之一件男子長袖短衣,為魯凱族男子傳統儀式性盛裝,八角星形紋尤為魯凱族之特色;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則出借一件其典藏之「魯凱族霧台社木雕簷桁」參展。

展品〈霧台部落傳統家屋木雕簷衍〉。圖/文化部提供

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文物館展出部落徵集借展文物,來自於鄉內神山、霧台、佳暮、阿禮等部落,有傳統服飾、服飾配件、禮器等幾類,從各種角度呈現魯凱物質文化的不同層面,均反映霧台鄉魯凱族的特色。

魯凱族「琉璃珠貝片頸飾」較常見者為四排式,為男女盛裝時所配戴之頸飾,而琉璃珠價值性的排序,以「越靠項鍊中心者越為貴重」的方式來呈現。圖/文化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