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呼籲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3年應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子宮頸癌主要與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雖然感染HPV後,身體多可能會自行清除,但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國際公認可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的篩檢工具,國健署自1995年起補助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推動至今,已使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下降約7成,呼籲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3年」應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癌症防治組簡任技正謝佩君指出,子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癌症,2020年有1,436人發生,發生率為每十萬人7.8人,2022年608人死於子宮頸癌,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7人。
依國健署癌症登記與篩檢資料分析顯示,經由篩檢發現子宮頸異常的婦女中,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個案比率高達97.7%;而沒有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卻發現子宮頸異常者,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個案比率為43.3%。
換言之,等到有症狀才就醫,進而發現子宮頸癌的婦女,有超過半數病程已經進展到第2期至第4期,顯示接受子宮頸癌篩檢的重要性。藉由篩檢能早期發現異常,經治療阻斷疾病進展。
早期(0+1期)子宮頸癌個案經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子宮頸癌第2、3、4期的5年存活率分別為72%、59%及23%,故篩檢後如有異常,記得儘速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延遲就醫或不去治療,會影響存活率。
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呼籲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3年應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