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客大吠堂】欲望的轉化—從近距交戰到墨攻

林東璟 |2008.05.24
1164觀看次
字級


民間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心中有鬼,處處都是鬼。」在威權統治年代,台灣政府有個情治機關叫「警備總部」,該機關「心中有匪諜,人人都是匪諜。」在警總的眼裡,組讀書會是匪諜、修行人,聚會講經說法是匪諜、台獨是匪諜,總之只要是民間自組的團體都有可能是共產黨的滲透,那個年代最白話文的口號就是:「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問題是,台灣那來那麼多匪諜?更「可怕」的是,如果台灣沒有匪諜,那警備總部這個機構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許多無辜百姓半夜被戴著白色鋼盔的憲兵抓走。唯有羅織更多罪名、編織共匪的可怕,警總才能藉此彰顯自己存在的正當性。

歐洲電影《近距交戰》和中國電影《墨攻》都在處理類似的人性課題:人類為什麼會有分別心?人類為什麼有戰爭?

《近距交戰》取材的方向比較偏向於宗教方面,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片中,三方(英國、德國和法國)交戰,在同一塊戰場各自築起壕溝,距離近到以步槍的火力就能射殺對方,遑論砲彈的攻擊。

生死交關如此迫近,三方軍人卻在耶誕夜有過短暫的和平共存時刻。德軍有位軍官是聲樂家,他在平安夜為同袍唱誦聖歌,悠揚的歌聲飄進敵方的壕溝,蘇格蘭軍中有位風笛手,聽見歌聲忍不住開始奏鳴起相同的曲調,於是,原本互相殺戮的敵人,卻在冷冽的寒夜戰時放下武器,走出壕溝,靜夜星空下,一起聆聽教士布道。

可是,如此平和的場景卻引起三國大後方的不滿,電影裡,飾演英國教會的牧師更直指:「德國人是邪惡的,他們的生活方式跟我們不一樣,你們(軍人)應該要殺死德國人,讓他們流血。」

然而,正如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情形,這三個國家的人民、軍人、教士,他們所信仰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是天父的旨意要祂的子民互相征戰嗎?還是教會為了拓展自身的宗教疆域使然?

《墨攻》則直接凸顯出一場戰役的發生,究竟是國家的需要?還是大將軍為了滿足自己「生命的意義」(勝利)的欲望使然?而劉德華飾演的墨家出馬協助防禦,是為了拯救眾人的生靈?還是為了滿足自己「兼愛、和平」的欲望?

《墨攻》雖未直接提供答案,但是劇中場景在現代社會依然不斷上演。例如,美國政府出兵伊拉克的理由是「海珊政權擁有毀滅性武器」、「伊拉克是邪惡國家」,然而所謂的「毀滅性武器」卻遍尋不著。事後觀之,世人不免疑惑,入侵伊拉克,究竟是為了當地百姓?還是為了石油資源的運輸管道暢通?

關於欲望的克服和轉化,前幾年在鍾麗緹主演的電影《色戒》裡也有所探討,影片最後,老和尚在遺書裡詢問那位捨戒還俗的年輕和尚:「當你經歷過俗世的這一切,你是否能回答我:去實現千千萬萬個欲望比較困難?還是克制一個欲望比較難?」

身為欲界眾生的你我,要完全斷絕欲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們所能做就是去觀照、轉化和提昇,若能誠實覺察到某些「善行」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被肯定、被需要的心,那就是更進階的修為了。

觀賞《近距交戰》和《墨攻》,得以提醒每一個人,我們心中還有多少欲望蠢蠢欲動?有些欲念只跟自己有關,無涉他人,也就不構成問題;然而,若欲望的完成涉及與他人的互動,那麼,如何讓個體和整體都能在「轉識成智」的過程中取得平衡點,並且蒙受上天的祝福,這是有情眾生一輩子都在面對的課題。

夢境庵: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jlin/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