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 沙漠之舟 構造佳 功能強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2023.06.18
1748觀看次
字級
駱駝耐饑耐渴耐晒耐寒,還可負重長途跋涉。圖/123RF
分裂的上唇,便於採食和回收水分。 圖/123RF
不論眼口鼻耳都能保護駱駝避免風沙侵襲及水分流失。圖/123RF
6月22日是「世界駱駝日」,隨著地球沙漠化日漸嚴重,各地陸續出現乾旱和荒蕪土地,不少科學家積極研究駱駝的生存模式,因為早在人類出現之前,駱駝早已適應惡劣環境,且善於儲水和耐饑,力可負千斤,且可感知水源和風候,單峰駝耐行,雙峰駝耐寒……
駝峰內全是脂肪和肌肉。圖/林育安
透過嗅覺找到沙漠中的水源。圖/123RF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6月22日是「世界駱駝日」,隨著地球沙漠化日漸嚴重,各地陸續出現乾旱和荒蕪土地,不少科學家積極研究駱駝的生存模式,因為早在人類出現之前,駱駝早已適應惡劣環境,且善於儲水和耐饑,力可負千斤,且可感知水源和風候,單峰駝耐行,雙峰駝耐寒……



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但相信很多人並不清楚牠因何而得名?今天就來認識「駱駝」這種特殊的生物吧。

駱駝的背部有高高突起的駝峰,是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的動物,和牛、羊一樣都是屬於反芻性動物。只是牛和羊具有4個胃,駱駝卻只有3個胃,少了重瓣胃。

雙峰駱駝僅占總量6%

駱駝因生長環境不同,又可分為單峰和雙峰駱駝,雙峰駱駝僅占總數的6%,其他都是單峰駱駝。單峰駱駝的體重約300~600公斤,生活於非洲東北部、西歐和印度等地區,由於當地酷熱,因此毛短;而雙峰駱駝體重約300~1000公斤,生活於中亞、中國蒙古西北地區,為了要抗寒,因此毛較長較厚。

沙漠環境惡劣,氣候乾燥且晝夜溫差大,駱駝之所以被稱為「沙漠之舟」,是因為牠具有特殊的生理結構,讓其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且能長時間行走於沙漠中。

靠駝峰儲脂對抗饑渴

駱駝耐饑、耐渴,在氣溫高達50℃,失水達到體重30%的情況下,還能夠長達20天不飲水。駱駝的體溫晚間降為34℃,白天時卻可以高達41℃,變化範圍非常大,也是一般恆溫動物所無法做到的,因此當白天外界溫度高於41℃時,駱駝才會流失少量的水分。

另外,相信很多人認為:駝峰裡面裝的應該是水吧。其實,在外界食物不足時,駱駝的駝峰會呈現軟趴趴的樣子,並向身體的左側或右側傾倒。當有足夠的食物可供採食時,駱駝會拼命的採食,除了維持身體所需,多餘的營養會輸送到駝峰處,轉化成脂肪貯存堆積起來,原本傾倒的駝峰也會逐漸呈現直立狀態。

善加利用燃脂代謝水

駝峰裡沒有骨頭,只有脂肪和肌肉,脂肪含量可達45公斤以上。一般動物獲得水分的方式有3種,其中最常見是直接飲水、其次是從食物中獲得,極少數才是利用代謝水,而駱駝正是其中少數可以善加利用代謝水的動物。

當駱駝口渴時,駝峰中的脂肪會經由氧化作用,產生代謝水和能量供給身體所需。也就是說,每消耗0.45公斤的脂肪,就能產生0.5公斤的水,及解決饑餓所需的能量。

胃壁儲水槽達百公斤

另外,駱駝前2個胃的胃壁裡,含有許多貯藏水分的肉袋,當駱駝發現水源時,會大量飲(儲)水,第一個胃可以貯存近百公斤的水,並利用肌肉緊密肉袋縮口,當駱駝感覺口渴時,肌肉會一鬆一緊的釋出需要的水分。

或許有人會疑惑:駱駝15分鐘就能狂飲200公升的水,難道不會水中毒嗎?答案竟然是「不會」。

原因是,一般動物的紅血球呈圓形,而駱駝的紅血球卻呈凹槽橢圓形,足以使紅血球細胞更加穩定,即便大量飲水也不會因滲透壓改變而脹破。此外,當駱駝脫水時,紅血球在血管內仍可繼續保持流動,不致影響其生理運作。

生理構造處處可保水

再者,為了避免水分流失,駱駝的鼻子裡有許多細小且曲折的管道,平時會被所分泌的液體所溼潤。當體內缺水時,這些管道則會立即停止分泌液體,並會在管道上產生 1 層硬皮,使其呼出的水分不會散失,反而會在吸氣時,將水分吸回體內循環再利用。

駱駝具有很靈敏的嗅覺,可藉此嗅出空氣中水分溼度的含量並找到水源。駱駝的腎很大,除了排尿量少,尿液也是以濃汁狀排出;且為了減少水分流失,其所排出的糞便很乾,直接就可以當做燃料。

駱駝鼻孔和上嘴唇中間處,還有一條如水溝般的直線裂縫,可隨時回收呼吸時所散逸的水氣。駱駝更演化出堅韌的嘴唇,和厚實的口腔組織,可於採食時不被沙漠植物的尖刺刺傷。

防晒防寒還能防沙塵

駱駝的眼睫毛濃密且長,耳朵裡有長而濃密的毛,鼻孔可以自動閉合……這些功能,全都可以防止強烈的風沙吹進眼睛、耳朵和鼻子。另外,眼睛上方處的骨頭突出,除了可避免眼睛受到撞擊受傷外,還具有遮陽功能,避免影響視線或舒適感。

駱駝的毛一般有兩層,外層毛可以防止烈陽晒傷,內層毛可於夜晚低溫時發揮保暖作用。駱駝具有修長的腿,可以使其身體遠離炙熱的沙地。

另外,一般偶蹄目動物走路時,多是不同側的前後腳以交叉方式往前走,駱駝則是同一側的前後腳同時前進。駱駝寬大且呈扁平狀的腳掌,可增加和沙地接觸的面積,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也可使其身體不會陷入鬆軟的沙地中,或被炙熱的沙地燙傷。

全身機制方便沙漠行

為了減少體內水分流失,降低呼吸的頻率也是一種方式,一般動物每分鐘呼吸次數約30~40次,而駱駝在沙漠裡,一分鐘約呼吸16次,氣溫涼爽時,一分鐘呼吸的次數約 8 次而已。

駱駝的各種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在在都是為了降低體內水分流失。其在沙漠上行走就如同水中行駛的船隻一樣行動自如,因此駱駝才會被稱為「沙漠之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