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美術名作談人生】花若盛開蝶自來(下) 文/王瑋名 |2023.05.31 語音朗讀 15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米勒〈播種者〉 圖/維基百科米勒〈拾穗〉 圖/維基百科米勒〈晚禱〉 圖/維基百科 文/王瑋名 西方美術史上也有許多大畫家,像吳鎮一樣苦熬多年才出頭,最典型的大概就是米勒了。尚-弗朗迪克‧米勒(法語: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被稱社會寫實主義田園大師或巴比松畫家,代表作有〈拾穗〉、〈晚禱〉等。米勒出身法國靠海地區的農戶,他身為長子,下面還有五位弟妹,因家境貧寒無法念書,從小就必須幫忙家務及放牧牛羊。米勒從小就表現出藝術天分,常在放羊時以樹枝為筆、砂土為紙,描繪風景、牛羊、人物等。十二歲時,一位從巴黎藝術大學來鄉下取景的美術教授,看見他的砂畫驚為天人,想帶米勒到巴黎學畫。但米勒的父親並沒有答應,因為家裡還需要他撐起家計。米勒十八歲時,父親告訴他:弟妹已經長大了,你可以去學畫,追求自己的夢想。於是,他前往鄰近都市開始習畫。不久後父親病逝,米勒回家奔喪,並決定代替父親撐起家計。但祖母不許,並告訴他:「你年紀這麼大才開始習畫,這一定是神的旨意!你要好好學習啊!」米勒回到畫室,在二十三歲那年考上巴黎美術學院。然而畢業後因經濟壓力,他常畫裸女畫賣畫維生。某次,米勒的裸體畫在畫廊展出,他在一旁偷偷聆聽賞畫者的評價,一人問:「這米勒是誰啊?」另一人回答:「不就是一個專畫裸體畫的小畫家。」米勒大受衝擊,心想:「難道祖母所謂神的旨意,就是要我當個裸體畫的小畫家?」於是,他來到巴比松,即使生活不富裕,仍專心一致地以中產階級、農民為繪畫主題,直到六十一歲過世。米勒最重要代表作包括了〈播種者〉、〈拾穗〉、〈晚禱〉、〈牧羊女與羊群〉,但這些名作在當時卻乏人問津。米勒雖然很努力、很堅持,但生活始終沒有改善;反而許多他的跟隨者,也畫田園、也畫農民,作品卻頗受歡迎。原因是,其他人畫的都是豐收、富裕的農村景象,而米勒的畫展現的永遠是「貧窮」──那是他從小的生活,也是更為真實的農村景象──所以同為農村畫家卻是兩樣情。〈拾穗〉中的三位主角,分別為祖母、母親與女兒,一家三代在黃昏時分撿拾麥穗──這是猶太王留下的古例,准許平民在收割後撿拾地主田地上的殘餘麥穗。最右邊彎不下腰的是祖母;中間的媽媽因為捨不得女兒提重,所有麥穗全放在自己的袋子裡;女兒怕晒,脖子上有布巾遮擋;遠方還有人騎著馬督導農民工作。是一幅非常寫實的精采作品。另一幅〈晚禱〉,則是描繪一對在貧瘠田地上挖馬鈴薯的年輕夫婦,一聽到遠方教堂鐘聲,立刻放下工作低頭禱告。自己及家人都不知何時可以飽餐一頓的小老百姓,就是如此單純而虔誠,相信當時米勒看見這一幕時,一定也是感動萬分。他的作品,可說是小人物的最佳代言人!「堅持」與「態度」,是成功的祕訣之一,而米勒及吳鎮,一直對自己的作品抱持著深厚的信心及信念。一八六七年,五十三歲的米勒與另一位巴比松畫家柯洛,一起了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拾穗〉等八幅作品獲得首獎,人們終於逐漸認同米勒的畫風,隔年他更獲頒榮譽勳章。這些榮耀證明,只要堅持信念,定可得到世人的認同和景仰。 前一篇文章 【微物瑣談】芬芳美麗 茉莉花 下一篇文章 【春秋雜論】朕所惜者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民族體質調查(上)【五十三參──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守著自己的寶藏 作者其他文章【寬鼎畫語】 諸法空相【寬頂畫語】藝次元【寬鼎畫語】無罣礙【寬鼎畫語】南無蓮花手觀音菩薩 【寬鼎畫語】無無明【寬鼎畫語】韶華若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