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快樂過生活

文/錦江沙 |2023.05.31
390觀看次
字級

文/錦江沙

來到長江村幽居三個月,漸漸融入村民享受自然餽贈的生活模式,退休後的孤獨倦態,被這微笑的村莊治癒。

享受自然的餽贈是長江村的傳統,種稻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順天者逸,不強求豐收。稻米歉收就吃耐旱的番薯,再加上滿山遍野可以果腹的野菜野果,村裡沒人為餓肚子而發愁。生活過得無憂無慮,從大人到小孩沒有一個不把微笑掛在臉上的。

我租屋處的隔壁住了一位八十二歲的老人家,慈眉善目,臉上總是掛著微笑,鄰居小孩叫他三伯公,大人叫他三伯,我就隨著村人稱呼他三伯。三伯對我這個異鄉人並不排斥,漸漸熟悉後,經常向他請教人生問題,三伯的話字字珠璣,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通透。

三伯說:「就現在這二十平方公尺的房子,我兒時一家住了九口人。也許你感到疑惑,心想就算打地鋪睡都難擠得下。晚上睡覺的確不可能容下那麼多人,但窮則變,變則通。我們較大的五兄弟,每天晚上都可以到祠堂睡,只有最小的兩個弟弟在家裡睡。」語氣露出當年小小年紀就可以獨立到祠堂睡的豪氣,說他不像一般膽小的小孩只會躲在父母的羽翼底下。

他們七兄弟只有吃飯時間在家,其它時間與大自然為伍,追逐在連綿不斷的丘陵荒野中,宛如天養的孩子。我聽到著迷,整個思緒陶醉在三伯敘述的情境中,彷彿看到三伯小時候每天快樂奔跑的笑臉,頓時覺得,豪宅再大,沒有歡樂,也是一座空城;陋屋再小,有了歸心,就是一處天堂。

三伯一打開話匣子就停不來,我問道:「你快樂的祕方是什麼?」三伯笑道:「沒有什麼祕方,順應自然,自在生活而已。」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的物質生活縱然清苦,精神生活仍然可以很富有。

記得以前在職場上,有些人隔三岔五的喊累,相信他絕對不是體力上的累,而是心累。有時候是自己努力不夠,有時候是任務超出負荷,有時候是遭到排擠,諸多問題直接造成心理的崩潰。細想,堅持本來沒有錯,但並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會有雨後的彩虹,懂得放鬆才能積累再次前進的能量。學學長江村的精神生活,勤作後順天行,不要給自己壓力,前進的路上只要努力過,就不必再苦苦逼迫自己一定要豐收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