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為家 燈塔人擁抱孤獨 |2023.05.31 語音朗讀 21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聰賜(右)跟著父親的腳步,以燈塔人作為一生志業。 【本報綜合報導】隨著電子科技發展,燈塔助航功能逐漸式微,近年不少燈塔陸續轉型為觀光活化,交通部航港局預計2027年前要達到15座無人燈塔目標,未來有一天,說不定「燈塔人」將消失。為了讓民眾能夠了解燈塔人的故事,航港局去年推出「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影音展,今年更推出專書,以10組燈塔人及眷屬口述歷史訪談為基礎,呈現燈塔人堅定守護燈塔、照亮航海人回家路的心路歷程;例如,即將屆齡退休的綠島燈塔管理員陳議星,奉獻燈塔40年,親曝燈塔人該如何擁有「擁抱孤獨的勇氣」。陳議星在綠島燈塔出生,繼承前兩代志業,奉獻燈塔40年。 圖/取自「以光為家」網站諸從光 把台灣當故鄉陳議星在燈塔出生、長大,祖父陳交日治時期就參與燈塔建造,父親陳元居除了參與興建,也是台灣光復後,首批駐守綠島的燈塔人;陳議星繼承前2代志業,1983年考上海關燈塔管理員,曾在基隆、鼻頭角、富貴角、綠島、蘭嶼、蘇澳、彭佳嶼等7座燈塔工作,談到退休後想做什麼?他笑說,一輩子奉獻給燈塔,連休假及空閒時間都致力於綠島文化生態文史調查、記錄燈塔影像,目前還沒想到未來計畫,只想把握與燈塔相處的最後時光。陳議星表示,「能在燈塔持久不變地駐守,唯有保持一顆平靜、且能順應萬事的心,包含將燈塔視為第2個家的決心。」他擔任燈塔人多年,錯過2個孩子出生、許多婚喪喜慶等重要時刻,犧牲與家人相處時間,雖懷抱遺憾,卻始終不悔。陳議星在綠島燈塔出生,繼承前兩代志業,奉獻燈塔40年。圖/取自「以光為家」網站諸從光人生將近一半都奉獻給燈塔,年逾百歲的他,是全台目前還在世的燈塔人中,年紀最長的;諸從光1922年出生於中國大陸上海,1948年26歲的他,被派到台灣,原本以為只是暫時來作客,卻因兩岸政治情勢,斷絕回鄉之路,「一直留在台灣,台灣就變故鄉了。」諸從光分享,燈塔肩負發光、引航的責任,但當時沒有電,須燒煤油燈,維護環境、修繕燈器等,也要自己看著辦,24小時都有工作,每個人都要輪班,確保燈光不會熄滅;燈塔的日常休閒娛樂也很簡單,他表示,最主要的就是與同事閒話家常,因為物資較為貧乏,大家也練就一身技能,縫衣服、理髮、種菜、煮菜樣樣都會。 諸從光已超過百歲,是台灣在世的燈塔人年齡最長的一位。圖/取自「以光為家」網站燈塔王 把同事當家人「因為你愛燈塔,才能在燈塔裡面做事。」黃清榮在海關服務47年,駐守超過20座燈塔,被稱為「燈塔王」,許多燈塔主任都曾在他身邊實習過,他把生活都獻給了工作,同事就像家人一樣。1928年出生的黃清榮,原本是在廈門海關服務,但國共內戰時,他被困在南澎島,受困40多天、營養不濟的情況下,才被救回台灣,之後繼續在燈塔服務,燈塔就是黃清榮在台灣的家;他對燈塔的用心跟熱忱,以及對後輩的關心、教導,也讓所有燈塔人,把燈塔當作家。個性單純的林萬利,因緣際會下選擇一份相對單純的工作──燈塔人,他的兒子林聰賜性格豪爽,在父親的建議下考進燈塔工作,沒想到個性天壤之別的父子,卻都摯愛當燈塔守護者;當初大多數人都不看好林聰賜能撐下去,沒想到這分在別人眼中苦悶又孤獨的工作,對他來說,卻是開闊、自由的生活,「我就像一隻野鳥,去到那個燈塔,都是家。」黃清榮在海關服務47年,駐守超過20座燈塔。圖/取自「以光為家」網站 前一篇文章 相隔10年 國人不健康餘命重回7字頭 下一篇文章 台灣與歐盟合作 提前布局 6G 生態鏈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3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4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05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06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7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8【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9中日緊張 陸4海警船巡航釣魚台2025.11.1710【海闊天空】濟州島旅記 解鎖美景美食2025.11.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一戶一田永續城市 撥5成土地種菜世界兒童人權日 照亮孩童未來 中日陷僵局 陸要求撤回高市言論遭日拒絕氣候變遷績效 台居全球倒數第8名大山唯一收件人 暖心快遞包裹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