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揮毫「榜書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曹麗蕙 |2023.05.26
1784觀看次
字級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桃園市立美術館攜手合作共同策畫「榜書展」,於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盛大登場。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王世邦攝影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桃園市立美術館攜手合作,共同策畫「榜書展」,明(27日)起至7月24日,於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盛大登場。展覽規畫「彰功銘記」、「寫經興佛」、「示名顯義」以及「當代書藝的詮釋」四大展區,除了展出漢隸臨摹重要的範本〈石門頌〉拓本、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慈禧太后御筆〈福壽〉、丘逢甲的牌匾〈冬官第〉等珍貴藏品外,更有當代藝術家作品。

今(26日)天在桃園市長張善政、史博館長梁永斐見證下,邀請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於現場演出「榜。響墨」,共同為展覽揭開序幕。

史博館館藏〈石門頌〉,為東漢隸書摩崖刻石又稱〈楊孟文頌碑〉,西元148年11月,刻於褒斜道(今中國陝西省褒城縣)石門崖壁。內文為漢中太守王升所撰,為司隸校尉楊孟文奏請疏通石門通道事所作頌辭。此頌通篇隸法瘦勁,雄健舒和。圖/史博館提供

「榜書」作為大字書法的統稱,具有傳達訊息、公眾觀看的意涵,從讚頌帝王功德,發展到題寫重臣宅第、寺宇廟堂,最後進入尋常百姓家,用以祝壽懸掛、書寫店招等。而於歷代文獻中先後出現「署書」、「擘窠書」等稱呼,直到清代康有為將「榜書」定義為一切大字,成為現今最通俗的說法。

史博館館藏〈冬官第〉橫匾,此作為丘逢甲進士及第匾額,工部舊稱冬官,故為「冬官第」,此匾原位於彰化永靖邱氏祠堂內。圖/史博館提供

梁永斐表示,這次「榜書展」讓不常露面的館藏大字書法面世展出,涵蓋私人收藏大字拓本及當代書藝家的榜書創作等,從回顧大字書法發展到現代榜書創作,從時間向度反映榜書的歷史變動,與特殊趣味,貼近民眾,進而讓觀眾感受「榜書」歷史發展的流變與不同凡響的魅力。

民眾參觀榜書展作品,圖為「大字鼻祖」的北朝摩崖刻石〈二鼓山岩面大空王佛〉,由北齊僧人安道一所刻寫。圖/史博館提供

桃美館則說明,「彰功銘記」、「寫經興佛」展區展出漢代有「隸中草書」之稱的〈石門頌〉,隸書筆法瘦勁雄健又帶有秀朗之氣;「大字鼻祖」的北朝摩崖刻石〈二鼓山岩面大空王佛〉,由北齊僧人安道一所刻寫,書體風格介於隸書與楷書之間,氣勢雄渾穩重;也展出唐代顏真卿〈大唐中興頌〉以及宋代〈重修山河堰碑〉等歷代經典大字拓本。

當代藝術家黃伯思作品,使用毛巾沾墨寫字 。圖/桃美館提供

展覽也集結13名現、當代書藝家傅狷夫、董陽孜、李蕭錕、黃伯思、拾得法師等人的榜書創作,其中桃美館典藏品董陽孜〈振衣千仞崗 濯足萬里流〉,揉合顏真卿〈裴將軍詩〉楷書與行書,結合西方的構圖創作方式,營造書寫趣味及延伸整體空間之美;林隆達〈鴻飛獸駭〉運用宿墨創作與書寫榜書大字,呈現漲墨渾厚之感與飛白筆畫之虛實變化。

當代書法家李蕭錕作品〈甲骨文榜書當代語錄〉 。圖/桃美館提供

此外,因榜書的運用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包括總統府(陳奇祿題)、鼎泰豐、行天宮(均為于右任題)、國語日報(胡適題)等,皆為書法名家所題字書寫。這次展覽也特別以動畫形式,呈現台灣各大小地區的榜書名作於9公尺高的LED牆面,展現榜書活用於生活中的魅力。

這次展覽也特別以動畫形式,呈現台灣各大小地區的榜書名作於高達9公尺的LED牆面,展現榜書活用於生活中的魅力。圖/桃美館提供、王世邦攝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