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1.三高 2.心血管 3.心導管或電腦斷層 定期檢查防患未然
【本報綜合報導】中部有名企業主管,最近說話變得大舌頭,反應也變慢,想起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登山猝死案例,趕緊參加健檢,赫然發現腦瘤作祟,開刀後已無大礙。醫師強調,幸虧患者警覺,才能保住健康。
台中市澄清醫院家醫科主任蔡崇煌表示,自從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猝死後,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的民眾明顯增多,從接受健檢的個案中再次證明,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發生家庭悲劇或事業上的衝擊。
蔡崇煌再舉二例,一名六十多歲男性,因牙齦常出血,經健檢竟發現罹患了肝硬化合併脾臟腫大;另有一名三十多歲女性經常心悸,健檢查出是甲狀腺亢進,已及時接受治療。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呂至剛說,健檢有分層次,建議一般人先從基礎做起,若發覺異常,再動用更精密的高科技檢查。
三高檢查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認為,心血管健檢以檢查「三高」危險因子為優先,檢查是否有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是預防冠心病的第一步。抽血檢查再搭配身高、體重及血壓測量,方法最簡單,也不太傷荷包,卻是心臟檢查中最重要的。
心血管檢查
如有危險因子或家族病史,可進一步做心血管檢查。洪惠風說,這個階段為血管壁檢查,主要是了解冠狀動脈硬化程度。指標如心臟血管鈣化指數,利用電腦斷層掃描,了解冠狀動脈的硬化情形,鈣化指數愈高,代表血管壁愈厚,當然也就愈危險。
心導管檢查或電腦斷層
當鈣化指數過高,曾出現胸悶、疼痛等心絞痛症狀者,建議接受心導管檢查或電腦斷層,探勘心血管狹窄情況。呂至剛說,心導管檢查得住院,可合併氣球擴張術平躺式支架放置;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可看清血管內徑。但顯影劑對腎功能不佳者可能是一種負擔,且需自費,約一至二萬元。
呂至剛說,四十歲以上最好每年追蹤心血管情況,非侵入性檢查還有3D立體心臟超音波與運動心電圖,可幫助了解心臟結構、收縮力是否正常。
醫師表示,小小病痛常常是身體另一項大疾病的警訊,甚至有可能在完全無症狀的情況下,病魔已悄悄入侵人體。利用定期健康檢查,可在最好的治療時機下發現病情,效果自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