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 國圖故事: 搶救古籍

文/王岫 |2023.05.23
620觀看次
字級

文/王岫

今年四月二十一日是國家圖書館九十歲館慶,到五月底前不只將舉辦許多活動,同時出版了「國家圖書館館史探源系列叢書」,包括《搶救古籍文獻匯編》(共四大冊,含蓋民國二十九年至三十七年之所有搶救古籍之相關文獻之檔案、書信、公文等之重新整理、分類、校正)、《搶救古籍傳世寶藏》(即對所搶救古籍中珍貴文獻之介紹)和《搶救古籍關鍵人物》(即此行動中,國府官員及民間文人志士之事蹟介紹)。

現在,一般年輕人多以為國家圖書館不就是中山南路那棟有點老舊的學術圖書館嗎?而對那裡的記憶,只是寫碩、博士論文時常去蒐集資料的地方,論文完成後,也要送繳一本典藏在該館而已。

但多數人不知道,這座圖書館的年歲其實更為久遠,民國二十二年就在南京成立,當時名為「國立中央圖書館」,主要任務包括完整蒐集全國出版品、與各國交換出版品、珍藏國家珍貴文獻等等。不久後對日抗戰爆發,為避戰火,央圖輾轉西遷到重慶。

抗戰勝利後,因國共內戰,央圖挑選珍善本圖書十二萬冊,與故宮文物一併遷徙來台,至民國四十四年才在台北南海路復館。民國七十五年,因館藏空間不足遷至中山南路新館。民國八十五年,易名為「國家圖書館」。

故國圖的圖書和文物,和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一樣都是傳承自大陸,以台灣為基地,繼續發揚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漢學研究的重鎮。但比起故宮文物之遷台,該館善本其實更有著動人的歷史故事。

抗戰期間,許多公家與私人圖書館之藏書因戰火流失到民間,許多藏書家也因戰爭流離失所,為生活所逼不得不變賣珍貴典籍。此時,上海租借地的外國藏書家與日本占領區的軍方,均對這些歷代經籍虎視眈眈,不是想運出國外變賣圖利,就是予以銷毀。

於此危急情況下,在央圖首任館長蔣復璁的號召下,上海、重慶及香港等地的十幾位文人志士及官員組成了「文獻保存同志會」,冒著身分洩露的危險祕密深入淪陷區,收購徵集即將或已流散的珍貴古籍。其過程之艱辛、危急,幾可媲美偵探與冒險小說,而央圖遷台時的十二萬冊善本書,幾乎有一半是抗戰時這些人搶救回來的。

這些圖書,奠定了央圖遷台時的藏書基礎,也讓台灣成為世界漢學研究的重要據點,並串起台灣與中華文化根連的歷史意涵。因此,在國圖九十周年館慶之際,不妨前去該館參觀特展,順便翻翻新出版的這六本館史探源系列叢書,當對這座圖書館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