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淡水 金色水岸說滬尾 淡海夕照話歸帆

文/人間社記者陳柔諭 |2023.05.22
4555觀看次
字級
馬偕博士創辦的「理學堂大書院」,後人稱為「牛津學堂」。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英國領事館官邸與古礮。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金色水岸小舢舨碼頭。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淡水關稅務司官邸,也稱為「小白宮」。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滬尾砲台。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鄞山寺兩廂為「汀州會館」,是目前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清朝會館。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日本畫家木下靜涯故居。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淡水漁人碼頭與情人橋,為淡水知名觀光地標。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淡水渡船頭碼頭廣場。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歷史建築「得忌利士洋行」。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文/人間社記者陳柔諭

淡水舊稱「滬尾」,是一座有400年歷史的海景城鎮,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滿清及日本等政權統治,擁有悠久的人文史蹟,包括紅毛城、牛津學堂、滬尾礮台、鄞山寺等國定古蹟,兼容中外風情,交雜出豐厚的文化底蘊。

淡水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北方,曾是北台灣第一大港,由於位居東南亞海路的中途站,又有大屯山作為明顯的航海指標,地理位置優越,因此在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中,即受西方海權強國注意。

紅毛古城 穿越荷西時代

坐落於淡水河口山丘上的紅毛城,是西班牙人於1628年所建,原名「聖多明哥城」。後來,西班牙人決定從淡水撤軍,因而摧毀城堡;1644年由荷蘭人接管,並從台南運來建材,重新築城,命名為「安東尼堡」,由於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因此城堡就稱為「紅毛城」。

1867年英國租用紅毛城為領事館,並在旁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從此轉為領事辦公與國際交流的場域。紅毛城是台灣最古老的完整建築物,前方有4門嘉慶18年(1813年)製成的古砲,「戍台夕陽」為舊時「淡北八景」之一。

滬尾礮台 北門護港鎖鑰

明鄭時期,淡水並未設防;直到清嘉慶年間,淡水一帶海盜猖獗,清廷才加派兵力駐防,並興築礮台。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後,由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修築礮台以防衛淡水港,如今滬尾礮台為國定古蹟,門額上仍留有劉銘傳題的「北門鎖鑰」石碑。

汀州會館 主祀定光古佛

鄞山寺是由閩西汀州移民所建,主祀定光古佛。因「定光」與閩語「鄧公」諧音,因此也稱「鄧公廟」,寺廟兩廂設有接待住宿用的「汀州會館」。鄞山寺於清道光4年(1824年)建成,主祀的「定光古佛」為軟身神像,也是汀州客家人的守護神。

相傳「定光古佛」為宋初高僧,俗名鄭自嚴,泉州府同安縣人,11歲出家,17歲得道,生前有許多神蹟傳世;宋太宗淳化年間圓寂,享壽82歲,與「伏虎禪師」並列汀州二佛。

牛津學堂 新式教育搖藍

1872年,加拿大傳教師馬偕博士來到淡水,以淡水作為宣教、醫療和教育基地。馬偕博士除了建立台灣北部第一所教會外,更回加拿大募款,在淡水興建「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以感念加拿大牛津郡鄉親熱情襄贊,後人則稱為「牛津學堂」。

馬偕博士娶噶瑪蘭女子張蔥仔為妻,他閩南語講得很好,經常免費看診、為人拔牙解痛,還引進瘧疾特效藥「奎寧水」,治癒無數人,1879年更創建北台灣第一所西醫院「滬尾偕醫館」,為後來馬偕醫院的發源地。

海關碼頭 洋行風潮起落

淡水港自從1862年開徵稅務後,海關碼頭繁盛勃興,成為全台最大國際商港,也驅動台北的繁榮發展,極盛時期,曾停泊十幾個國家船隻,目前碼頭堤岸上還保留當年石造的「繫船柱」,以及提供船隻上下貨的「登船口」。

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後,洋行林立,目前尚存的「得忌利士洋行」,是當時五大洋行之一,除了貿易之外,也經營航運,包括馬偕博士來台搭乘的「海龍號」,就是「得忌利士洋行」旗下的輪船。

日籍畫家 落腳台灣舊居

日本東洋畫京都派畫家木下靜涯,於1919年與友人計畫前往印度阿旃陀石窟欣賞壁畫,路過台灣時,同行友人罹患傷寒,木下靜涯自願留下照顧友人,並將所有旅費拿來替友人治病,但因盤纏用盡,無法返日,只好留在台灣賣畫維生。

木下靜涯滯留台灣期間,最喜歡淡水,並於1923年將家人接到台灣,承租現今淡水紅樓旁的住屋,取名「世外莊」,即今「木下靜涯舊居」。木下靜涯在台20餘年,創作不斷;日本戰敗後,返回日本,組織「淡水會」,1988年以101歲高齡去世,留下遺言:「好日好日又好日」。

燃燈引航 福佑宮望高樓

福佑宮是淡水最古老的廟宇,創建於清乾隆47年(1782年),俗稱「淡水媽祖廟」。清法戰爭後,光緒皇帝御賜「翌天昭佑」匾額。福佑宮曾建有一座「望高樓」,在樓上點油燈指引船隻方向,可惜二戰末期「望高樓」的石材被政府徵用,因而走入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