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畫》世界首演 人偶同台描繪陳澄波、張捷傳奇

曹麗蕙 |2023.05.19
1382觀看次
字級
飛人集社《藏畫》以台灣畫壇巨匠陳澄波與妻子張捷為主角,用人偶同台的方式呈現。圖/飛人集社提供、陳又維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飛人集社劇團年度大戲《藏畫》,以台灣畫壇巨匠陳澄波與妻子張捷為主角,不僅呈現畫家的藝術精神,更有張捷如何以堅定的意志,藏起一萬八千多件畫作、素描、等文件,讓丈夫的藝術成就,得以避過動亂的年代重見天日。《藏畫》今(19日)起一連三天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世界首演。

《藏畫》為編劇施如芳受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邀請,為祖母張捷所創作一個劇本,「陳立栢希望阿嬤的故事,要在他的時代完成。」在編劇施如芳耗十二年之功撰寫《藏畫》,最終確立與飛人集社合作,發展出人偶同台的《藏畫》舞台劇,她說:「我希望觀眾看完戲,可以拿回更多力氣,得到更多自信,因為我們前輩就是這樣活過他們的人生,台灣這麼美麗,我們大有可為。」

《藏畫》由知名音樂劇演員程伯仁(左)飾陳澄波、阮劇團副藝術總監余品潔(右)飾演張捷。圖/飛人集社提供、陳又維攝影

張捷是台灣油畫第一人陳澄波之妻,在丈夫受到政治迫害身亡後,以家中門板運屍,躲過查緝的強光,攝下丈夫的遺照,假意燬畫,瞞過特務,藏起畫作,靜默中扶養家庭。

飛人集社藝術總監暨導演石佩玉,擅長以「睹物思人」的方式創作,透過人╱偶╱影的敘事方式,將悲憤的歷史訴於一分冷靜的清醒。不單是陳澄波旅行會攜帶的棉被、畫具;孩子們在上海過冬的棉襖、毛帽,甚至是陳澄波最終的那件西裝,皆是成為角色的物件,在舞台成為演員。

在《藏畫》中,透過人╱偶╱影的敘事方式,將悲憤的歷史訴於一分冷靜的清醒。圖/飛人集社提供、陳又維攝影

《藏畫》除了原劇本既有的台語、日語、華語之外,劇中有「歌」有「吟」,飾演陳澄波的知名音樂劇演員程伯仁表示:「一開始看到劇本,覺得像是《清明上河圖》。一攤開,畫面很長,每一處都有事情在進行,從任意一個點切入,都不影響這齣戲的理解。」對於戲中演唱部分雖有把握,但自己第一次與「偶」同台演出,感覺自己好像回到第一次演戲的迷濛狀態,所幸導演石佩玉及演員群都很願意討論及嘗試,讓他安心不少。

全戲靈魂人物「張捷」一角,則邀請到阮劇團副藝術總監余品潔飾演,她說:「我非常喜歡演全台語的演出,尤其是我們這次的台語指導許秀年老師,她只要出聲音,都不用動作,就可以感受到台語的力量。」

《藏畫》描繪台灣油畫第一人陳澄波之妻張捷(左,余品潔飾),在丈夫受到政治迫害身亡後,以家中門板運屍,躲過查緝的強光,攝下丈夫的遺照,假意燬畫,瞞過特務,藏起畫作,靜默中扶養家庭。圖/飛人集社提供、陳又維攝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