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將塑膠襯墊及泡殼公告應回收廢棄物,未來如玩具、牙刷包裝外罩泡殼、食品禮盒分隔塑膠等都在規範內,預計2025年5月正式實施。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環保署去年12月底預告修正「物品或其包裝容器及其應負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之業者範圍」,將塑膠襯墊及泡殼公告應回收廢棄物,未來如玩具、牙刷包裝外罩泡殼、食品禮盒分隔塑膠等都在規範內,原訂2024年5月上路,但考量業者有重做包裝設計、申報繳費等問題,因此今(18)日再修正公告,將緩衝期再延長1年,改為2025年5月正式實施,預估影響業者有5000家,1年可回收3.4萬噸。
塑膠襯墊及泡殼常見用於商品內填充防撞或外包裝展示的塑膠襯墊及泡殼,如玩具包裝中與紙板貼合的外罩泡殼、食品禮盒內常用於分隔的塑膠襯墊等。
環保署今修正「物品或其包裝容器及其應負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之業者範圍」公告,資源回收基管會執祕王嶽斌說明,此次將塑膠襯墊及泡殼納入公告應回收廢棄物,約有5000家業者受影響,考量後續還要配合登記、申報繳費問題,業者也反應配合歐盟趨勢,包裝設計需重做,希望有較長緩衝擊期,因此再延長1年。
圖/Unsplash
王嶽斌表示,塑膠襯墊及泡殼納應回收廢棄物後,將與原已公告應回收的塑膠平板容器合併統稱為「平板包材」,推估1年可回收3.4萬噸;年度應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為1200元以下的塑膠類平板包材責任業者,得免列管為責任業者,目前未達1200元的數量占總數約8至9成,但製造、輸入的量並不大,而年繳1200元以上者,已納管約九成應回收數。
不少業者反應商品標示回收標誌問題,王嶽斌說,考量傳統標示方式及內容須要與時俱進並與國際接軌,將另案與各利害關係人再行商討後再決定標示方式、內容及實施日期,最快3個月內預告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