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彰化訊】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快到了,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昨天舉辦包粽趣味賽,教導民眾如何選擇食材,讓粽子可口又健康,避免增加身體腸胃等器官的負擔。
營養師李思蓉表示,市面上出售的粽子,大致可區分為水煮、裹蒸兩種做法,不論是廣東、江浙或台灣口味粽子,內餡含油脂量通常是裏蒸類比水煮的粽子來得多,因為裏蒸的粽子餡料必須先炒過,含油量高,油脂在蒸熟過程較少流失,不像水煮的粽子會釋出多餘的油脂。李思蓉說,在家自己包粽子時,最好採用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食材。
至於傳統粽子餡料常添加花生,她提醒大家,花生也是屬於油脂類食品,十粒花生熱量有四十五大卡,建議可用栗子取代,一顆栗子熱量約十大卡,但因體積較大,用量可減少。
鹹鴨蛋黃屬於高膽固醇的食品,應盡量避免;在糯米裡混合添加「五穀米」,也可增加粽子的纖維,但若有腎臟功能不全者,必須減少使用磷質含量高的五榖纇、糙米、栗子等食材。
腸胃科醫師賴俊宏說,一顆粽子熱量約三百五十至五百卡的熱量,相當於一碗半至兩碗飯的熱量,有血壓高、血脂異常、糖尿病、腎臟病患者或過重、肥胖等問題的人,食用粽子應節制,或與正餐互相替換,一餐吃了兩顆粽子就不要再吃飯,以免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