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在廟裡修行了二、三十年,但是這次得了癌症後,才算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害怕、無奈…。」一位七十歲、子宮頸癌末期的師父,跟夜班護士小花說。
「真的?很久以前也有一位師父跟我說過,他因為生病住院,體會了這層苦難,因此讓他的修行,昇華到更高的境界。」小花歪著頭回答。
隔天小花跟我說:「昨天我陪師父聊了許多,包括她生病後的心情。不過看似我陪伴她,其實是她陪伴了我。」
「怎麼說呢?」「昨晚由於心裡有點煩悶,當我做完護理時,就靜靜地坐在師父床旁的小椅凳上,仰頭看著她,師父看到我坐下來,似乎已經看穿了我的心事。」
「妳沒造成病人的困擾吧?」「應該沒有吧?那時師父的肚子因為腹水腫脹,讓她有點喘,但她瘦弱的臉上卻始終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好像在跟我說她能體會的樣子。看到師父散發出來的那股慈祥,我便向她請教心中的不解。」
「妳又有困擾了?」「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就是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挫折…。」「是不是又被誤會了之類的?」「唉,反正就是這些嘛,雖然有和同事聊過,但我心裡仍靜不下來,便忍不住向師父尋求解答。」「那師父有沒有幫到你呢?」
「嗯,師父聽完我的煩惱後跟我說,她年輕剛開始修行時,也曾遇到常常誤解她的同修和師姐,那時的她覺得受挫折、很難過,甚至一度想放棄修行,但後來她將心態轉成『讓自己成長』的想法,再看待那些事情時,竟然豁然開朗。」
「師父她不是有點喘嗎?」「是啊,但當她幫我『開釋』時,卻一點都不會喘耶。」「師父真是偉大又專業,我們要多學師父的態度。」
「對啊,當我看到師父忘卻自己身體的不舒服,反過來溫柔地安慰著我、給我鼓勵和肯定時,當下讓我真的好想上前抱住她、謝謝她,然後大哭一場,可是我忍住了。」
「為什麼?我覺得適當的表現出自己的悲傷與感動,其實並非絕對不可以的。」
「當我看到師父在面對自己的疾病和死亡的威脅時,一見到有人向她尋求幫助,依舊能以她的專業身分,慈悲的幫助別人。」
「以前老師常說,護理人員在照顧病人時,首先要照顧和提升自己的靈性。現在看到師父面對生命盡頭時,不但能拋開自己的束縛,還能幫助他人,真讓我心裡覺得又感恩、又感動!」
「那妳打算如何踏出『提升靈性』的第一步呢?」
「我原本還很容易為了許多『小事』而難過、煩悶,但現在已經可以感受到,世界這麼大、受苦的人這麼多,愈發覺得自己的挫折實在很渺小、微不足道…。」
「我記得妳以前還常常自憐自艾,以為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
「是啊,回想起來真是好笑,現在覺得這些困擾,反而可以成為磨練我的心智,讓我更上進的動力呢!」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