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食物對身體的保護與傷害風險也不同,研究指出,保護性食物第1名及第2名就是蔬菜和水果。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以植物為主的低碳飲食,能讓地球永續,並可預防1100萬成人死於疾病。」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昨日聯合衛福部國健署、行政院農糧署,對國人發起「蔬果占一半,地球更友善」健康低碳飲食法,同時也號召超商、有機食品等公益夥伴共同響應推出多項優惠活動,期望國人可改善「蔬果吃不足」的煩惱,同時還幫地球減碳降溫。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表示,基金會倡議這簡易健康低碳飲食法,是根據以地球健康為旨的全球性營養組織EAT Lancet委員會所提出的「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
從一周一次做起
降低慢性病風險
主要著眼於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顯示,國人在攝取蔬菜水果都嚴重不足,蔬菜類19歲以上79.9%未達每日3份(一份為100公克);水果類19歲以上87.6%每日未達2份(一份為1拳頭大),幾乎是人人蔬果都吃不夠,會間接影響台灣癌症或慢性病的預防。
另一方面,地球暖化嚴重,在各單位與企業投入減碳大作戰的同時,其實最簡單就是每個人一周一次改吃植物蔬食,即可幫助降低碳排放為地球降溫,同時穩定地球糧食供應。
EAT Lancet委員會的台灣代表,同時也是國內營養流病專家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潘文涵教授說,EAT Lancet委員會曾以多項疾病風險評估「植物為主飲食」,發現此種飲食型態每年可降低整體成人死亡率近25%。
同時,也相對降低了高居全球近7成死因的慢性病風險,例如糖尿病風險下降34%,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9%,大腸直腸癌風險降低10%,肥胖風險降低7%。
因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還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對治療與預防癌症及慢性疾病皆有助益。
潘文涵以其研究論文的健康飲食排序,指出不同食物對身體的保護與傷害風險也不同,研究中發現,保護性食物第1名及第2名就是蔬菜和水果。
建議吃素族群
多攝取天然食材
此外,她更強調「Plant-Based Diet」的精神,是鼓勵大家多吃「蔬食」,至於「吃素」則建議多攝取天然蔬菜和水果,所以「吃素不等於吃蔬,吃素也要吃蔬」。
要一夕改變飲食習慣並不容易,潘文涵鼓勵大家,先從「一周一次」的頻率開始,逐步落實「蔬果占一半」的飲食結構。特別是想進行熱量控制、有三高慢性病、想預防直腸癌的民眾。當蔬果占去一半,也相對排擠另一半餐盒可裝的食物,肉類等自然會相對減少。
根據EAT Lancet報告,若將飲食改為「植物為主飲食」,每年可防治1100萬成人死亡,並且可以達成2050年供給全球100億人口糧食系統的目標。為了讓民眾體驗蔬果占一半很簡單,潘文涵也指導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出「餐盤健檢」、「餐盤加菜」兩種網路遊戲https://mycolor.1000-love.org.tw/,並提供豐富獎品,吸引民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