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圖為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前,福衛二號衛星於二00六年五月十四日拍攝的地震堰塞湖之前狀況,左圖為現今的情況。
圖/張榮祥傳真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四川大震後,中國國土部抗震救災小組發現的堰塞湖已增至十八處,一旦崩塌,災情恐不下於地震。而迄今至少發生兩次自然潰壩,成都市彭州境內湔江上游一百六十萬立方公尺的堰塞湖已於十六日下午二時三十分潰決,幸未造成傷亡。而十三座堰塞湖和近四百多座因地震受損水庫也岌岌可危,有如強大的不定時炸彈。
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主要位於汶川、北川及青川等重災區,水利專家已對其中八處進行重點監測。青川、北川、漢旺鎮等地因堰塞湖有決堤危機,十七日已疏散一百十八萬人,救難單位正研究炸堤洩洪方案。
大雨促災 土石流數千次
在綿竹巿,綿遠河上游河道嚴重受阻,形成的堰塞湖水量可能超過一百萬立方公尺,綿竹市清平鎮已決定永久棄鎮,全體居民撤離。綿竹市上游小木嶺水庫也告急,而且氣象預測顯示當地周三起會下大雨,水庫一旦決堤,綿竹市九十多萬人備受威脅。
青川縣石板溝堰塞湖深達十八公尺,估計蓄水量達一千多萬平方公尺,潰決將淹沒整個青川縣城及竹園壩。強震後被夷為平地的北川,出現三個總面積相當於四十個足球場的堰塞湖,老鷹岩地段形成的較大堰塞湖,威脅下游北川縣城安全,水利單位已派專家四度赴現場勘測,並設立監測站注意變化,一旦有危險徵兆,將向下游發布預警。
另外,因降雨導致的滑坡土石流也達數千次。青川縣抗震救災指揮部通報,該地區地質災害極其嚴重,強烈地震導致地質災害六十處,地震造成曲河銀洞村、石壩三江村等五處特大地質滑坡。
堤壩恐塌 疏散下游民眾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表示,在測量土石堤壩狀況後,將選擇不會引致堤壩坍塌的位置鑿洞,降低水位後再以人工爆破方式洩洪。但水利工程專家李焯芬認為,有些堰塞湖位置險要,難以安裝炸藥,空投炸藥也有困難,所以必須疏散下游民眾。
新華社和香港媒體報導,四川省有小型水庫多達六千五百五十七座,專家擔心許多年久失修的小型土壩水庫、以及結構和地基有問題的水庫,而一千多座水庫中,三百九十一座已出現不同程度險情。
江油巿一百三十五座水庫出現裂縫、滑坡、沉陷、變形、滲漏等險情,十八座水庫快要坍塌。汶川太平驛水庫隨時可能被土石流衝擊,危及下游都江堰。映秀鎮太平驛電站水電站也可能崩塌,危及下游。而重慶巿七十九座水庫,還有五十三處出現險情。
手機傳訊 錯誤消息頻傳
十七日下午北川縣傳出救援直昇機發現湔江上游水庫出現裂縫,可能引發決堤,參加救災工作的上萬人員緊急撤離,最後發現是錯誤消息。之後又有手機簡訊傳說:「北川縣茶坪餘震不斷,隨時可發生重大洪災。災民已轉移高處,四十六名重傷員急需救助。」後來也證實是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