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德國「明鏡週刊」十七日報導,植物群和動物群的滅絕,一年讓全球損失三兆一千億美元(約台幣九十四兆八千億元),相當於全球所有國家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六。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十六日發表報告指出,自上世紀七○年代以來,全球野生生物數量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七,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
世界自然基金會用來評價地球生態係統健康狀況的「地球生態指數」顯示,自一九七○到二○○五年的追蹤觀察,世界各地一千四百七十七種脊椎動物中,海洋生物遭人類破壞最為嚴重,同時野生鳥類、魚類的數量下降明顯。
九○年代以來,旗魚數量減少二成八,海鳥數量減少三成。而世界保育聯盟也發布最新動植物瀕臨絕種危險名單,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八分之一的鳥類,三分之一的兩棲類以及七成的植物,都有瀕臨絕種的危險。
世界自然基金會說,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主要原因為過度漁獵、污染、破壞原木林與城市擴張。而生物多樣性遭破壞,將危及人類食物供應,引發自然災害。
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世界各國採取緊急行動,制止生物多樣性遭到進一步破壞。
目前德國總理梅克爾已針對此議題宣布,將大幅增加與挪威聯合對抗森林砍伐的經費,而挪威每年投入五億美元保護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