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民眾在新冠疫後對整體病毒性疾病的認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商業周刊於今年3月針對全台18-75歲民眾進行千人病毒認知大調查。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病毒全球疫情,3年多來不僅改變民眾生活,也像是一場全民病毒公衛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3)日發表一份「新冠疫後傳染性疾病知多少」問卷結果,發現疫情後超過7成民眾,會更留意病毒相關資訊,6成7民眾認為新興病毒性疾病,將會成為人類生活常態。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有趣的是,調查中也發現,7成3民眾認為「比起疫苗,提升個人免疫力才是王道」;甚至覺得「只要沒症狀、不影響生活就不用就醫」。他指出,病毒性疾病可透過施打疫苗使身體產生抗體,但不代表可完全靠「「自體免疫力」對抗;提醒民眾,輕忽疾病影響,將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錯過治療時機。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疫情指揮中心解散,並不代表病毒不具威脅,大眾應對所有「傳染性疾病」有正確認知,才是有效防疫關鍵。實際上,早在新冠病毒肆虐前,HIV或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便持續影響人民健康,但調查結果發現,民眾「認知」仍有落差。
王復德呼籲,經過疫情的教育,全民對於傳染性疾病的防範知識,應更加充實,透過了解疾病、定期篩檢、及早治療,以降低病毒疾病的威脅與後續醫療成本。
為了解民眾在新冠疫後對整體病毒性疾病認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商業周刊於今年3月針對全台18-75歲民眾進行千人病毒認知大調查,發現疫情爆發以來,青壯族群對家人染疫後的重症或死亡有較多的擔心,而18-29歲年輕族群,則較其他族群更擔心因疫情而影響人生整體規畫。
隨著疫情進展至今,8成6民眾表示,對於疫情早已「無感」或「變樂觀」,主因為疫情「流感化」或以「輕症」居多,還有積極做好各種防疫措施等。但卻仍有13.7%民眾反而表示「依然恐懼與害怕」,進一步分析其防疫認知,發現這群民眾也較不積極關心病毒疾病相關資訊。
王復德表示,調查發現,近8成民眾認為對病毒的認識程度是防疫關鍵,7成5民眾經過新冠疫情,會比較留意跟病毒疾病相關的資訊,如病毒的傳染途徑、預防方法、治療方式等,但調查結果發現,民眾認知仍有落差;雖有5成民眾了解病毒疾病特色,但「不到1成」民眾可分辨出「病毒」與「細菌」類疾病,顯見民眾病毒知識教育,仍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