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表示,已訂定指引供清洗業者參考,清洗皆按照程序進行,民眾不用擔心。圖/胡瑞玲
【本報台北訊】環保署致力推動減塑政策,除去年4月公告一次用飲料杯禁用,也要求連鎖超商及連鎖速食店要有一定比率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並逐年提高比率,但環團發現高達6成民眾憂心循環杯有衛生疑慮而不願租借。
環團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指出,影響民眾自備容器意願的原因主要為擔心麻煩店家、占空間、忘記帶等,日前全家便利商店與循環杯服務業者環海淨塑,與8大知名連鎖品牌組成聯盟,提供跨產業、品牌的循環杯互相借還服務,預計今年底可於700間門市租還循環杯。
RE-THINK 重新思考表示,聯盟上線後一周後進行調查,發現僅有31.4%民眾知道有循環杯服務、40%民眾願意嘗試使用。
提供循環杯大聯盟服務業者「環海淨塑」共同創辦人湯誠說明,環海耗資千萬打造專門洗循環杯的清洗線,每個杯子送回後都會經過分類、動態浸泡、高溫清洗殺菌與高壓水柱清洗、風刀乾燥、全人工品檢等5大步驟徹底清潔,品檢完後會以密封袋包裝,若運送過程有破損就會退回,高標準把關民眾可安心使用。
高達6成民眾擔心循環杯清洗不乾淨、與他人共用有衛生疑慮等因素不願嘗試使用。圖/胡瑞玲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林心恬教授表示,循環杯是一次性飲料杯的循環經濟替代選項,許多民眾對循環容器最大的疑慮在於衛生,但循環容器與內用容器本質上無異,均經過標準程序清洗消毒,甚至現行循環容器廠商多對衛生要求更高,「如果他平常去餐廳敢用內用杯,那他就應該要敢用循環杯,本質上是一樣的」。
環保署副署長王雅玢表示,已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供清洗業者參考,且觀念進步、業者注重其個人商譽,清潔皆按標準程序進行,請民眾不用擔心。
另環保署也頒布「行政機關、學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鼓勵大眾使用環保餐盒減少一次性餐具,循環餐飲飲食平台「一口覓食」表示,2021年開始建立「多端餐盒管理系統」,追蹤管理消費者、店家、外送員、倉儲的餐盒數量,目前已減少6萬個一次性垃圾,雙北地區統計一個月可提供2000個環保餐盒,尤其今年政策推動,數量有明顯上升。
針對環保容器的清洗,一口覓食表示,服務流程就像環保版的Ubereats,平台有70多家合作餐廳,民眾訂購的餐點一定是裝在環保餐盒,之後於指定時間回收,回收的餐盒將即刻送到專業清洗場清洗消毒。
外帶容器借還平台「好盒器」表示,會委託專業廠商清潔,清洗方式是先用高溫熱水淨泡、洗劑的清潔及高溫高壓的沖洗,再使用高達95°C的蒸氣消毒,確保細菌滅菌,最後人工品管確認餐盒的清潔才會再度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