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搜奇】萬國戲院 1902年的「榮座」

 |2008.05.17
3932觀看次
字級

五月三日網羅天下版「關公大戰外星人…萬國院線推出」一文提到萬國戲院,年輕讀者也許不曉得,中年以上的台北人則應該記得。現在西門町的絕色影城所在地,就是從前的萬國戲院,前身是落成於1902年的日式歐化劇場「榮座」。

西門町原為台北西門城外的荒涼地,日本人仿效東京淺草區,規劃娛樂商業圈,最早是1897年台北座(今內江街),接著為1902年榮座、1908年八角堂(今紅樓劇場)、1911年全台第一家專屬電影院芳乃亭(今國賓戲院)。

全台最早的戲院是淡水館(1895年),但屬於官員娛樂場所。第一家民營劇院是浪花座(1897年),稍早於台北座。榮座則是最早有歌舞伎表演的劇院,榻榻米座席,男女分坐。1907年改映電影,1952年改建為萬國戲院。台灣光復後,很多縣市都有萬國戲院,名稱與台北相同。

台灣的「電影院之父」可說是高松豐次郎(1872—1952),他是第一位正式在台經營電影事業者,也是史料上第一部台灣的紀錄片《台灣實況紹介》製作者。1904年前後,高松受台灣總督府之邀來台,以電影從事社會教化。陸續在基隆(基隆座)、台北(朝日座)、新竹(竹塹俱樂部)、台中(台中座)、嘉義(嘉義座)、台南(南座)、高雄(打狗座)、屏東(阿猴)等八個地區興建戲院。

「基隆座」1908年1月在哨船頭街落成,1931年哨船頭街改為日新町、義重町,開啟基隆的銀座時代,社寮島文史工作室曾在〈愛在哨船頭街上〉一文描述:「每當華燈初上時,男男女女隨著叮噹馬車,在燒酒和料理的互動中、在歌舞晃動與摩肩接踵之中,帶出無數紅塵情事,也留下不少世間至情的傳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