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給自足】在家做飯是美德

文/安東尼.波登 譯/洪慧芳 |2023.04.23
2566觀看次
字級
每位少男少女高中畢業時,至少都要能為自己和少數幾個人煮點東西。圖/123RF
在家做飯,好處多多。圖/Pexels
圖/時報出版

文/安東尼.波登 譯/洪慧芳

盡量自己在家開伙「比較好」,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自己煮肯定比較便宜,也幾乎比外帶或外食的東西健康,還可以證明對社會比較有益。例如,我們知道在家用餐的頻率和社會問題成反比。就統計上來說,經常在家和家人一起用餐的人,比較不會去酒行搶劫、洗劫毒品製造所、生出毒癮寶寶、自殺或拍色情影片。

我們是否應該把烹飪當成一種道德責任,當成每個男孩女孩在校都該學習的東西,如果他們不會做飯的話,那麻煩就大了。我講的是灌輸家庭一個新的價值觀,一種全國的態度,就像甘迺迪時代,體能總統委員會塑造「你是小孩,就應該健康」的預期那樣。你應該,不,你必須要有合理的強健體魄。你至少要盡力追求那樣的目標,師長、同學和全體社會都會幫你,督促你。有嚴格的標準追蹤你的進度,相信你會逐漸改善,變成更好的人。

當然,任何鼓勵都會伴隨著沒有明說的醜陋面:負面強化。如果你不這麼做,就會被揶揄取笑,更糟的是,可能會有人來找碴。所以,我不是要建議大家把不會烹飪的孩子放在一群惡霸中,讓大家拿橡膠球丟他、噓他,直到他哭了為止。這是我那年代大家懲罰「笨手笨腳」的傳統方式。

但是,我的確覺得具備基本的廚藝是一項美德,我們應該把「如何熟練地餵飽自己和他人」當成一種基本技巧,傳授給每個少男少女,就像我們長大時學習如何過馬路以及理財一樣。

在古早年代,學校自動把少女分去上家政課,在課堂上灌輸她們,烹飪是負責任的公民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或者更重要的是,那也是實用的持家技巧。當這些女生開始提出明顯的質疑:「為什麼是我學,而不是他學?」時,這象徵體制化傳授烹飪技巧的結束。家政課變成當時證明「性別歧視有誤」的最明顯例證,馬上被當成壓抑的工具,瞬間變得不合時宜。知道如何烹飪,或明顯享受烹飪的樂趣,變成新生代開明女性的一種尷尬象徵。

男性也不願馬上填補那個空缺,因為烹飪一再被塑造成女子或同性戀才做的事。然而這表示,六○年代末期沒人在烹飪。或許,我們這裡漏提了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刻。當我們後來停開家政課時,可能也錯失了機會。我們不該停開女子必修的烹飪課,如果當初可以直接要求男性也學烹飪,效果會好很多。

現在還不算太遲。就像馬術、箭術、語言能力一度被視為「男性」必備的技巧,是任何有抱負的紳士都會學習的一樣,或許烹飪也該如此。在結合早期訓練及溫和但持續的同儕壓力下,每位少男少女高中畢業時,至少都要能為自己和少數幾個人煮點東西。

朝好廚藝邁進

在未來光明、快樂、完美的世界裡,每個男男女女和青少年都該知道怎麼做的事有哪些呢?

他們該懂得如何切洋蔥,基本刀工是必備的。沒有基本刀工,有如荒野中的迷途者,空有罐頭,卻沒有開罐器。凡事都是從懂得使用鋒刃的基本刀工開始,對鋒刃有足夠了解,才能在不受傷的情況下完成任務。所以基本的持刀、磨刀和護刀技巧,再加上根本但有效的切丁、切碎和切片技巧。

採購新鮮的食材,至少知道當季有哪些蔬果、判斷東西有沒有熟或腐敗。大家應該要會烤馬鈴薯及製作馬鈴薯泥,也要會煮飯,包括蒸飯和另一種比較難一點的炊飯。烹煮幾道湯(以便善用剩菜),是不錯的勤儉持家術。

很多人在人生的某個時點,很可能都必須學會這些。這些技巧還是早點學會比較好。每個人都該常被鼓勵,練出一套獨家的拿手好菜,找幾道自己喜愛的菜,不斷練習到自己滿意為止。如此一來,每位公民都有一套拿手好菜。

這麼好的事,為什麼不做呢?沒道理啊!努力朝這目標邁進吧。

(摘自《半生不熟:波登廚藝與人生的真實告白》,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 1956-2018)

主廚、作家、專業美食玩家,曾任紐約知名法式餐廳「中央市場」(Les Halles)主廚,主持過《波登不設限》、《波登過境》、《名廚吃四方》、 TLC旅遊生活頻道《波登闖異地》等一系列美食節目。曾榮獲艾美獎17次提名、5次獲獎,並獲頒美國廣播電視最高榮譽皮博迪獎。2000年,以揭發廚藝界內幕的《廚房機密檔案》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因此聞名於世,睽違十年出版的《半生不熟》為其續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