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也需要釋壓 地震、雪塊解壓的重要性

 |2023.04.14
1894觀看次
字級
1999 年 Jackson Hole Mountain Resort 的雪崩控制。圖/擷取自snow brains網站

【記者蔡觀秀報導】法國白朗峰日前傳出大規模雪崩,巨大雪牆傾洩,造成數人傷亡。根據調查,這次雪崩範圍達1500公尺長、500公尺寬,是山頂一塊積雪崩落引發大面積雪崩。

有目擊者拍攝到當時雪崩當時的景象,影像中巨大的白色雪牆如瀑布般迅速傾瀉而下,山壁瞬間捲起漫天白霧,直撲向登山客,景象相當震撼。

在白朗峰雪崩事件之前,今年1月底時,日本中部的長野縣也發生雪崩,當時有10多人遭活埋,最後造成2人死亡;而上周在印度的喜瑪拉亞山區也發生雪崩,造成多人傷亡。

印度喜馬拉雅山區雪崩。圖/翻攝Twitter@shubhamtorres09



為了避免雪崩的威脅和災難破壞,加拿大動用砲兵轟山,而這炮打雪山以防雪崩的工作,是從 1961 年就開始;在此之前,雪崩對交通安全威脅相當大,1910 年時雪崩曾造成 62 名鐵路員工喪命。

雪崩控制也就是封鎖道路,在人為可控制下引發小規模雪崩,讓堆積在山頭上的積雪減少,也就不會在有車輛經過時發生致命災害。

除了動用手榴彈,你知道世界上有雪崩預報的工作嗎? 在美國的奇努克山口(Chinook Pass),有個團隊的工作人員,每周花4天在山口的高海拔斜坡上,用炸藥和雷管引發雪崩,使道路工作人員可安全除雪,已打開5430英尺的山口。

雪崩預報員表示,如果在工作時魯莽行事,那自身的職業生涯就沒什麼意義了。該工作員在美國國家交通部從事雪崩控制工作已有 13 年。


雪況每天都不一樣。這就是讓你前進的動力。加拿大雪崩預報員在黎明前開始工作,收集所有天氣報告和遙測讀數,以衡量最近的降雪量、空氣濕度、風速和其他暗示雪崩危險的因素。

雪崩預報員會在早上與其他同事的會議上,提出建議,然後製定計劃,觸發一場雪崩,以確保滑雪勝地的安全。通常,雪崩工作人員的專業滑雪技能使他們能夠到達最危險的地區,在那裡他們手動點燃炸彈。通常,這發生在清晨或傍晚,此時滑雪場已關閉。

雪崩一般而言是由某一區域的積雪重量超過其強度所成(板狀雪崩,slab avalanche),但也有時是是因為積雪漸漸的變寬所造成(鬆雪崩,loose snow avalanche)。雪崩在開始後,其速度會迅速的變快,也會帶走路徑上的雪,因此其重量及體積也會越來越大。若雪移動的夠快,雪可能會混合一些空氣,形成粉末狀的雪崩,是一種密度流。

除了高山積雪可用人為觸動來釋放雪塊堆積的壓力,藉以控制雪崩方向來解除災難警報,以保護山下民眾或滑雪者的安全外,另一個天災地震,也需要適時釋放出壓力。

地球的板塊活動非常活躍,綜觀全世界,每日約出現數百次規模2的小地震、每個月有超過一次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規模8的地震則大約一年一次。

若回到台灣,台灣位處於活動頻繁的板塊地震帶上,幾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震發生。根據中央氣象局1994 – 2021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天平均約發生100次地震, 每年平均出現191次規模4.0至 5.0地震(約2天多就會發生1次);規模5.0至6.0的地震每年平均24次(約2星期多就可能出現一次);而規模6.0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3次。

地震震央分布圖。圖/中央氣象局

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其實對於人們有莫大的的幫助,除藉由每次地震釋放能量,從上個世紀初開始進行的地震觀測,對於地震所發生的位置和機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因此發現了班尼奧夫帶(Wadati–Benioff zone),知道原來震源多是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並且會由某些板塊聚合的地方向地底深處延伸,深度最深可達約670公里,進而確立了板塊構造學說。

而今,我們還可以透過更局部的地震分析,了解地底下未知的斷層分布,分析地震過後的餘震與過往的微小地震分布,這有助於我們了解盲斷層,若沒有這些微小的地震,我們對於地底深處就會一無所知。

科學家也藉由長期觀察,發現火山爆發之前往往都會產生異常的微小地震,便著手進行長期的監測,以預警火山的噴發。所以,地震也是有「好處」的,是對人們有價值的實用資訊。

根據不同規模地震對照的歷史事件,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大地震,規模就有9.3,甚至引起震撼全世界的南亞海嘯,有高達30萬人罹難;以及今日人們較不熟悉的1960年智利大地震,規模9.6,是當前人類史上觀測紀錄中規模最大的地震。

全球板塊構造運動。圖/wiki@地震學研究機構聯合會

延伸閱讀 :火山、雪崩的毀滅災難 破壞之後的生態重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