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距今約五千至六千年前,位於中國東北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東部。玉器在紅山文化並非是一般先民的裝飾品,而是具有法力,能幫助巫師和上天溝通的工具。
這件玉鶚(老鷹一類的猛禽)為青綠色岫岩玉雕成,器表以「磨製」的方法表現出光影流轉的效果,在當時由於砣具(雕琢玉器的工具之一)尚未發明,故而紅山文化的玉器皆以手磨的方法刻劃出瓦溝紋。
鳥的背部以對鑽的方式,鑽出象鼻孔洞以縫在衣服上。紅山文化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發現玉材晶瑩剔透,硬度又非一般的石頭所能比擬,故而認為其具有通神的能力。在當時,先民們以岫岩玉雕琢成各式各樣的動物或昆蟲, 例如小鳥,烏龜,螳螂,蟬,甚至發揮高度的想像力,把兩種以上的動物,雕刻成一件「複合體」,在巫師作法時縫在衣服或獸皮上,與上天溝通。
在當時由於玉器是領導階層所使用的法器,故而皆出土於巫師等有一定社會階級人士的墓葬中,而且一墓只有數件或十數件玉器出土,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