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將於5月6日至7月2日推出「無法離開的人」展覽,從導演陳芯宜的同名VR作品出發,打造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跨界展覽。圖為《無法離開的人》電影劇照。圖/陳芯宜導演團隊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導演陳芯宜以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為題的 VR 作品《無法離開的人》,囊括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法國新影像藝術節「攝影特別提及獎」,繼在香港、希臘、印度、加拿大、法國、沙烏地阿拉伯等超過12個國家地區放映,將於5月6日回到台北,與台灣的觀眾見面,並在北師美術館舉辦沉浸式展覽。
「我在這等一個人,等一個人。希望你看完之後,可以幫我傳出去。」《無法離開的人》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蠟像館為啟發點,劇情融合多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經歷,以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穿越歷史與時間,跨越國界與世代,喚起人們對於創傷記憶與人權議題的共感。為召喚過往歷史,以360度實景拍攝,挑戰VR敘事的可能性及觀眾體感極限。
陳芯宜表示:「展覽籌備比想像中的還不容易,無論是資金還是資源都非常有限,但還是希望不辜負影片的議題,這部VR是關於台灣1950年代為理想與自由犧牲的前輩,這些前輩帶給我們力量,所以無論如何,用盡全力也希望讓台灣的大家都可以看到。」
許時豪(左起)、黃姵嘉在片中飾演一對在大時代下被迫分隔兩地的夫妻,圖為《無法離開的人》劇照。圖/希望影視行銷提供
《無》片並榮獲2022年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最高榮譽「最佳體驗獎」,並在今年4月再傳捷報,奪下法國最大 XR 影展-新影像藝術節主競賽單元「攝影特別提及獎」。
除了放映VR作品,為擴延作品的體感經驗,北師美術館量身建構特殊的觀影空間,利用美術館獨特的光影變化,創造空間層次的堆疊,引導觀眾跨越「虚擬」與「實體」的界面。也首次公開陳芯宜VR製作幕後細節,透過手稿、劇本、模型、設計圖、VR影像工作檔、拍攝道具和訪談影片,一探虛擬實境如何虛擬、如何造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