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潮州 美味甜品冷熱冰 南台灣戲曲搖籃

人間社記者李虹叡、江素麗 |2023.04.10
5185觀看次
字級
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內的「忠勇成仁」匾額,是為表彰抗日烈士林德慶、林炳榮父子。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文/人間社記者李虹叡、江素麗

屏東潮州以「冷熱冰」聞名,在溫熱的餡料上,覆以清涼的刨冰,再淋上果醬或糖水,形成雙重口感的甜品;潮州也是南台灣戲曲的搖籃,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盛行,知名歌仔戲劇團「明華園」就起源自潮州。

根據史料記載,潮州原是平埔「馬卡道族」力力社、茄藤社的勢力範圍。清康熙年間,有福建人施世驃來台墾植;雍正4年(1726年),廣東省潮州府先民到此開墾安居,為懷念故土,以廣東祖籍地為名,取名「潮州庄」。

潮州先民早期大多聚居在舊街一帶,由於潮州人普遍信仰「三山國王」,於是在今潮州圓環附近建「忠主宮」三山國王廟,並以圓環為中心,形成向外輻射的周邊市街。

潮州講堂安親教室。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歷史園區 抗日事件現場

潮州圓環北側有「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前身為日據時期的潮州辦務署,也是「林少貓抗日事件」主要戰場之一。林少貓出身屏東縣萬丹鄉,日據初期與宜蘭簡大獅、雲林柯鐵虎並稱抗日「獅虎貓三猛」。

林少貓原本就對日本軍憲警恣意處罰台灣人極度不滿,明治29年(1896年)雲林大屠殺慘案發生後,他就開始率領攻打日本官署,兩年後聯合林德慶、林炳榮父子等人攻打潮州辦務署,造成署長瀨戶晉、巡查後藤松次郎等人殉職,如今園區內仍留有「巡查後藤松次郎碑」。

屏東戲曲故事館。圖/人間社記者陳昭蓉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圖/許修齊提供

林少貓因有私人部隊護衛,拘捕不易,1900年台灣總督府予以招撫,卻在1902年誘殺於後壁林(今高雄小港)。台灣光復後,林少貓靈位入祀忠烈祠;而當年的潮州辦務署,則變成公路局的辦公廳舍及宿舍,如今再成為歷史建築文化園區。

戲曲故事 走讀小鎮風貌

潮州位於屏東縣的中心點,早在日據時代,就引進西方的都市規畫,帶動戲曲發展,發源自潮州的戲曲團體,包括明華園歌仔戲、明興閣布袋戲、光鹽皮影戲、樂樂紙影戲團等,因此有「戲巢」之稱。

位於鎮公所旁的「屏東戲曲故事館」,原為1916年建造的「潮州街役場」,有著巴洛克式建築外觀,台灣光復後,改為潮州郵局,2006年登錄為屏東縣歷史建築,是目前潮州僅存的日據官署建築。

屏東戲曲故事館分成前後兩棟,前棟是西洋紅磚建築,後棟則是台灣檜木與福杉建造的黑瓦日式建築,自2011年開始營運。

平地森林 泗林綠色隧道

潮州東方有一個「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原本是台糖造林地,園區位於林後農場、四林農場之間,因此統稱為「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目前由務局屏東林管處經營管理,是一座兼具生態、節能減碳的多元生態知性園區。

園區內有從二峰圳分流來的水道,二峰圳是日治時代台糖株式會社水利工程師鳥居信平規劃,以地下集水堰堤方式興建,這種工法在台灣並不多見,當時動用14萬人次的排灣族人施工,百年來持續穩定供水灌溉,未曾因大旱而缺水。

泗林里有一條綿延約1.2公里的林蔭大道,稱為「泗林綠色隧道」,也稱「泗林健走步道」,道路兩旁栽植500棵小葉欖仁,綠樹成蔭,是民眾健走、慢跑、騎單車的好去處,陽光斜照時,還可欣賞光影之美。

鐵道園區 展罕見大物車

2022年底開幕營運的潮州鐵道文物館,占地約8公頃,是台灣唯一以「鐵路維修觀光」為主題的文化園區。鎮區之寶為8軸的50噸「大物車」,也就是專門運送特別高大笨重貨物的鐵路貨車;這輛「大物車」全長21.29公尺,為全台碩果僅存。

在室外車輛展示區,有1929年至2000年不同用途的車輛,包括守車、行李車、油罐車、石渣車、平車等14輛,展現台灣鐵路的發展軌跡。園區內還有多功能生態池,由於園區鄰近國軍傘訓空降場,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天降神兵」奇景。

潮州鐵道文物館內有各式有趣的車廂造型設施。圖/人間社記者陳昭蓉

潮州講堂 回歸佛陀本懷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弘揚人間佛教,1987年在潮州設立佈教所,1996年成立「潮州禪淨中心」;2001年覓得講堂現址,2014年由星雲大師親自上梁開工,興建現代化講堂,2017年落成啟用,結合現代科技,讓弘法功能更圓滿完善。

潮州講堂寬敞莊嚴,各項設施一應俱全,為了協助弱勢家庭、隔代教養孩童的課後學習,設有安親教室,教室內設計成一格格的屋狀造型,讓學童有家的感覺,也更能安心學習。

有雙重口感的「潮州冷熱冰」甜品。圖/人間社記者陳昭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