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模擬人類大腦神經元 加強信號傳輸 MIT創新聚合物 優化穿戴式設備

編譯/韋士塔 |2023.04.08
1704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穿戴式裝置愈來愈受歡迎,應用範圍也持續擴大,包括通訊、即時生物指標監控。例如:目前常見的智慧手表或手環,就具備心跳、血氧監測,以及通話及定位等功能。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則開發出新的有機聚合物,能進一步提升穿戴式設備的性能。

智慧手表等穿戴式裝置的原理,是與人體直接接觸,採集並分析汗液的成分,將來自生物組織的離子信號,轉換為電晶體中使用的電子信號。不過,目前這些設備使用的材料,通常以最大程度吸收離子為主,因此犧牲電子的傳輸。

MIT研究人員希望解決這個問題,著手研發稱為「有機混合離子電子導體」(OMIEC)的有機聚合物,平衡離子及電子的相關性能。

MIT材料科學與工程助理教授古謬桑格(Aristide Gumyusenge)表示,這些優化的OMIEC甚至能模仿生物神經元,學習及保留這些信號。他說:「這種模仿行為,是新一代生物學相關電子產品與人機介面(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關鍵,機器與人類連結時,人造零件的性能須盡可能與自然結構相同,才能使這些裝置的運作更順暢。」

古謬桑格指出,直接與人體接觸的電子產品,需使用輕質、靈活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OMIEC等有機聚合物材料可以傳輸離子及電子,非常適合用來製作這些設備需使用的電晶體管。他解釋:「離子及電子的導電率,通常呈現反比趨勢,也就是說,提高離子的吸收程度,通常代表犧牲了電子的流動率。」

研究團隊希望開發新的聚合物,盡可能提高離子滲透性及電子電荷傳輸。古謬桑格的研究團隊使用一種稱為「二酮吡咯並吡咯」(diketopyrrolopyrrole,DPP)的高導電塗料,並設計全新的聚合物,製造性能更優異的OMIEC。

古謬桑格指出,他們開發的新技術可生產應用範圍廣泛的OMIEC,解決目前離子──電子設備中的單一材料瓶頸。OMIEC進行300℃的高溫烘烤步驟後,仍可保留電化學特性,使用製造傳統積體電路的設備即可生產。

研究團隊指出,這種新研發的材料,具有接收及保持離子電化學電荷的潛力,類似生物神經元的運作。生物神經元在學習及記憶過程,就是使用離子進行交流。因此,研究人員開始探索OMIEC是否能應用在模擬大腦神經元突觸連接的設備。

初步的研究顯示,人工突觸能以類似大腦神經元突觸的方式傳導信號,並持續加強信號傳輸,類似記憶形成的生物過程。未來,這類人工突觸可成為打造人工神經網路的基礎,進一步整合電子學、生物學,讓穿戴式裝置的性能更強大。

古謬桑格指出,創新的OMIEC是極具前景的穿戴裝置材料,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例如:監測使用者體內的胰島素濃度,並依據相關數據即時提供正確劑量的藥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