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正文
《東京奏鳴曲》是以迷惘的未來為主題,導演黑澤清將故事聚焦在一個平凡的四口之家,並且刻意的選擇失業問題作為切入點;劇本是由澳洲麥斯.曼尼斯(Max Mannix)創作再進行改編,激盪出一部精采的現代寓言。
本片聚焦不少日本的社會問題,失業大潮、自我封閉、親子溝通、精神出軌、校園冷暴力、家庭危機,甚至與美國、中國的地緣政治都可以通過影片中不時穿插的新聞播報反映出來,線索紛紜、但條理清晰自成格局,呈現出一種日本經濟衰退時期,女性企圖打碎家庭桎梏,尋求獨立人格的社會趨勢。
泡沫經濟下失業潮
背景安排於二○○八年的日本東京,受到金融寒冬的影響,各大企業掀起了裁員風暴,導演帶領觀影者從男主角龍平的失業開始,進而延伸出日本傳統家庭結構,以及社會即將面臨解構的現象,透過影片呈現動盪不安的環境與當代人奮力求生的面貌,觸及核心問題。黑澤清深刻的將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細膩,以電影藝術的創作方式呈現於大眾眼前。
一早才進到公司的龍平就被上司告知總部即將遷移至大連,接著話鋒一轉說道:「身為總務課長你對公司的貢獻良多,你離開後將有何打算?你的能力在哪?還能為公司奉獻什麼?如果你還要留在公司你能做什麼?或者就離開公司。」很顯然,因為中國廉價競爭力的崛起,他已被公司解僱;被裁員的龍平,在走出辦公大樓後才發現整個社會是被切割為兩半的,有「位置」的人在公司上班,沒「位置」的人在公園遊蕩。此時鏡頭轉至大片廣場前,只見許多穿著整齊如上班族的人們或喝水或讀書的呆坐石階放空,廣場傳來其中兩位男子的對話:「你去過求職站了嗎?」「沒有,那你應該先去求職站那邊看看,勸你在運氣用完前趕緊找一份工作,以免像我一輩子都在這裡打轉。」導演黑澤清客觀冷靜地拍出這個橋段,藉著這個橋段隱約帶出日本企業泡沫經濟下的失業潮,以及其他未引爆的議題。
揭露社會制度偽善
在故事的鋪陳上,黑澤清刻意的讓妻子在回家的路上遙見自己的丈夫在公園中排隊領救濟食物的殘酷畫面;此時的影片穿插著都市的空景──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老舊密集的低矮平房、呼嘯行駛的火車,以及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展現出無比的虛無感;導演以具體而微細的戲劇隱喻拍攝手法提醒著觀眾:這片都市景象,包括鑲在灰白大樓牆面上的每扇窗戶、緊密排列的鐵皮屋頂、來去的車輛,當中所包覆的就是我們每個人所屬的家庭和生活。
雖然明知《東京奏鳴曲》終究是部電影,但導演起始至終的編排與鋪陳就是剝離家庭脆弱的表皮,揭露社會制度中偽善的面具,在沉重的劇情下,謹慎的拆除龍平家中的父權違建,將生活困境下的虛偽面貌逐步解體;黑澤清站上高度的視角進行問題探究,除了疼惜在街上遊走的生命,也戳破當代家庭以及社會的虛偽,更直向普羅大眾「夾縫中求生存」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