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韋士塔
無人機或機器人,已成為搜索災區及檢查建築物的利器,但相關數據的時效,是定位倖存者或通報潛在危險的關鍵。然而,一旦同時部署多架無人機、機器人,以無線網路傳輸重要訊息時,同時湧入的大量數據會耗掉網路流量,拖慢數據傳輸速度;如果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最關鍵的即時訊息,救災或勘察的效率就會降低。
如今,美國的工程師們已找出解決方案。麻省理工學院(MIT)及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一種稱為「WiSwarm」的技術,能管控任何無線網路,處理來自多個源頭的大量數據,確保網路傳輸最新資料。
研究團隊表示,使用這種方法管控傳統的Wifi及無線網路,有如交通警察控制車輛一樣,能優先處理、傳輸最新數據,讓多架無人機順利執行任務。研究團隊預計在今年5月的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資通會議(IEEE INFOCOM),展示如何讓多具無人機或機器人利用Wifi網路通聯,且不必攜帶笨重且昂貴硬體的方法。
MIT資訊和決策系統實驗室(LIDS)的特里帕希(Vishrant Tripathi)表示,這種技術與典型的數據傳輸方式不同。他解釋:「在大多數標準網路協議,數據的傳輸順序是『先到先服務』(FCFS),按照數據傳進網路的先後順序加以處理。但如果無人機或機器人執行的任務需要時效,例如:檢測移動物體的位置,舊的資料可能已經失真,我們需要的是最新的數據。」
理論上,「後進先出」(LIFO)的替代方法,有助保持取得最新數據。資料的新鮮度,對於依賴各種感測器的自動駕駛汽車來說很重要,在測量與障礙物的距離以避免碰撞時,需要最即時的數據。研究團隊希望建立一套「後進先出」的網路協議,用於多具機器人執行有時效需求的任務。
此外,研究團隊希望使用傳統無線網路實現這項功能,因為Wifi無處不在,不需要笨重的通信硬體。然而,無線網路的缺點是它們本質上是分散式,不會優先從任何一個來源接收數據。當多個來源同時發送數據時,無線頻道可能擁塞。
因此,研究團隊開發出WiSwarm技術,能在集中式電腦上運行,並與任何無線網路配對,藉此管理多個數據流並優先處理最新數據。初期的測試顯示,在Wifi無法容納更大的數據流量時,無人機的追蹤功能會失效。但使用WiSwarm演算法後,網路的效率獲得提升,所有無人機都能夠繼續追蹤各自的目標。
LIDS的達爾(Ezra Tal)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平價而靈活的無人機將可協同運作,並透過無線網路進行通聯,完成檢查建築物、農田、風力發電及太陽能農場等任務。在更長遠的未來,這種技術對於管理智慧城市的數據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