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人生】遊走法律邊緣的溫情《我不是藥神》

文/雲蘇 |2023.03.18
2044觀看次
字級

文/雲蘇

《我不是藥神》是二○一八年中國大陸上映的現實主義劇情片,影片改編自二○一五年發生的「陸勇案」。這部電影顛覆了我對賣仿藥的看法,原來有人賣仿藥可以不是以獲利為考量,而是出自於憐憫之情。

主角程勇原是一名販賣印度神油、窮途潦倒的老闆,生活陷入困境,他與前妻爭兒子的撫養權,但以他的情況來講,根本無任何籌碼;再者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的老父親,手術也急需用錢。

正因如此,他在鄰居的引薦下,接受一個白血病患呂受益的請託,請他從印度帶回一批仿製藥。走私藥品是非法的,但迫於現實,最終還是答應了。

救人一命盜亦有道

當時的白血病患依賴的藥物名為「格列寧」,要價為人民幣四萬左右,這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得起,電影中有一幕是當大批患者圍在公司面前抗議藥品售價過高時,老闆一副趾高氣昂的嘴臉,讓人看到社會不對等的一面。

程勇所販售印度仿製藥,只需人民幣五千元,且藥效相同,所以生意非常火紅,他的夥伴有懂英語的白血病友牧師,女兒患病的鋼管女郎,還有先前找他帶藥的呂受益,再加上自貴州來打工的病友彭浩。五個人將這間仿藥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

但是,事情出現轉折,程勇一行人在大批病友面前拆穿賣無效藥的張長林的謊言,張長林非但不悔過,反而以要告發程勇賣仿藥要脅,提出以兩年賣藥所得為代價,接手程勇的藥品事業。程勇擔心坐牢且考慮到家庭,決定放手,並且告知夥伴們,張長林接手後,一瓶藥賣一萬元,但給這些夥伴的價格是一瓶三千元,夥伴們並不領情,畢竟一萬和五千仍有差距,從這裡看出他們對病友的道義,五個人不歡而散。

拆夥後,程勇開了紡織廠,一年後,呂受益的妻子神情哀淒憔悴的出現在程勇面前,告知程勇,張長林後來把藥價漲到一瓶二萬元,很多病友都吃不起了。不滿的病友也因此不配合張長林,使得張長林被警察追緝,成了亡命之徒。後來呂受益不願成為家人的負擔自我了結,程勇受到打擊,再加上大批病友的懇求,於是程勇決定重出江湖,把之前的夥伴一一找回。

張長林後來找到了程勇,又是以告發他為要脅,程勇給了他三十萬元的封口費,然而,張長林最終還是逃不過法網,但他並沒有供出程勇,這是本片的另一個道義,盜亦有道。

最佳原著當之無愧

程勇此次再販售仿藥已不是以營利為目的,進價兩千元的藥品,他只賣五百元,換言之,程勇賣得愈多,賠得也就愈多,但是他不以為意,此時他的目的是救人,不是賺錢。

程勇的前小舅子曹斌,是負責查緝仿製案的警察,他一直看不起這個前姐夫,但在查案的過程,他接觸了病友,對姐夫的看法有些改變了。

程勇最終還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在開往監獄的路上,程勇坐在囚車內,窗外有無數的病友為他送行。

雖然程勇最後仍逃不了法律的制裁,但他求仁得仁的精神,令人感佩。而本片呈現人和人之間的溫暖有情,讓人頗為動容,不愧是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