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的光輝 眾人齊緬懷

陳玲芳 |2023.03.11
2098觀看次
字級
依空法師感念星雲大師栽培,推崇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居功厥偉。圖/天下文化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星雲浩瀚,依然熠熠」,在星雲大師圓寂一個月後的今天,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特別舉辦「星雲大師的光輝 紀念茶會」,邀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蒞臨分享大師的言教與身教,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趙怡與金鐘獎主持人沈春華,也在看完40分鐘的大師紀念版影片後,以「我所認識的星雲大師」發表感動迴響。

星雲大師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發行人王力行,結緣35載,從大師傳記《傳燈》,到獲得國際獎項的「佛教靠我—星雲大師紀錄片」,天下文化總計出版30種作品,見證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的重要里程碑。

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圖/天下文化提供

由於星雲大師不允許佛光山旗下的媒體及弟子拍攝其傳記,但遠見創意製作能領先全台,獨家爭取製作大師的紀錄片「佛教靠我」,王力行將功勞全歸給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她說,高教授不是佛教徒,他們家12人中有11位是基督徒,他兒子也是牧師,全因緣分關係,當高教授提出拍紀錄片時,星雲大師便答應了。

高希均表示,大師離家當和尚時,12歲;離開家鄉來到台灣,22歲;離開人世間的大師,97歲。「他的一生,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高希均推崇大師所提倡的入世的、與人民福祉結合的人間佛教,為世人帶來的難以估計的「紅利」,是為「人間紅利」。

「大師其實一直沒有離開」,依空法師感念大師栽培,讓他赴日留學、就讀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研究所文學碩士,歷任《普門》雜誌主編、社長、普門中學校長、中國佛教研究院副院長、美國西來寺住持等職務,尤其曾任《人間福報》社長,更是不負師父所託。

紀念茶會現場放映「佛教靠我—星雲大師紀錄片」。圖/天下文化提供

在星雲大師「我們自己辦報紙」啟迪下,走過許多艱辛的路程,秉持星雲大師理想與堅持,這一份由佛教首創,傳播正信、正能量、超越宗教、淨化人心,大人小孩每天都能「悅讀」的人間福報,終於在2000年4月1日愚人節正式發行。

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覺培法師、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暨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也加入紀錄片對談。覺培法師說,大師是了不起的「實踐家」,他曾說「出家人,沒有失望的權利」,讓他在遭遇任何困難時,都會告訴自己要不放棄「嘗試」。

與談人自左至右為沈春華、趙怡、滿謙法師、覺培法師,與主持人王力行。圖/天下文化提供

滿謙法師曾任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2016年星雲大師派他代表佛教參加梵蒂岡舉行的世界宗教論壇,為在場唯一的女性宗教領袖代表;他特別感念師父身體力行佛教人我平等、男女平等、生佛平等、聖凡平等的精神。

趙怡說,加入佛光山大家庭,是他人生中極為殊勝的善因緣。2012年春天,全家人奉侍母親到佛光山歡度九十大壽,一生篤信觀音的母親隨即發願正式皈依大師,「數十年以來,佛光普照,法水長流,澤被我的兄弟、長輩、乃至於全體家人與好友,為眾人的生命之旅,帶來深遠的影響。」

圖/天下文化提供

「大師請我吃一碗麵,讓我終生感念。」沈春華說,2010年時她因母親臥病多年,心中無助、恐懼,便赴佛光山拜訪大師,求取開示。她抵達山上時,正是晚膳時分,大師邀她吃麵,對她說:「吃麵,就是要愈簡單愈好,就像人生一樣!」讓她頓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