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冰川仰望星空 用膽量見證奇蹟 |2023.03.11 語音朗讀 25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世界是我的〉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薩沙.馮賽克在喜瑪拉雅山脈的拉達克山,拍下〈世界是我的〉。圖/取自「世界自然攝影獎」官網〈受傷海狗〉 澳洲尼古拉斯·雷米作品〈受傷海狗〉,他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肯布拉港拍到一隻海狗因船的螺旋槳受了重傷,獲自然新聞攝影金獎。 圖/取自「世界自然攝影獎」官網〈膽量〉 挪威攝影師Virgil Reglioni深入冰島冰川的作品〈膽量〉,贏得人與自然類別首獎。 圖/取自「世界自然攝影獎」官網 【本報綜合報導】世界自然攝影獎(The World Nature Photography Awards,WNPAs)日前公布2022年度的獲獎者,由德國攝影家瓊斯.庫爾曼(Jens Cullmann)以〈泥中危機〉(Danger in the Mud)獲得年度世界自然攝影師的稱號,以及動物肖像金獎。該獎這屆以「我們星球的奇蹟」為主題徵選照片,分為14個組別,希望這些攝影作品可以影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並改變自己的習慣,造福地球,今年有來自45個國家地區、逾千件作品參賽。棲息地消失 紅隼把舊路燈當家庫爾曼在非洲馬納波爾斯國家公園中,捕捉到一隻潛伏在泥濘中的鱷魚,照片拍到鱷魚銳利的黃色眼睛,正從渾濁的水面上窺視岸邊,庫爾曼分享,「當時因為長期乾旱,導致水池變成乾涸的泥漿,拍攝時我必須非常小心,不要驚動鱷魚,即使牠被埋在乾泥裡。」在「棲息地的動物」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攝影師薩沙.馮賽克(Sascha Fonseca)〈世界是我的〉(The world is mine),在喜瑪拉雅山脈的拉達克山(Ladakh)拍下一隻被稱為「山中鬼魅」的雪豹,獲得金獎,馮賽克說,希望他的照片能讓大家跟野生動物產生連結、進而欣賞大自然,「我相信理解愈多、關懷愈深,但願這能為保育帶來支持的力量。」除了令人驚豔的動物,在這些獲獎作品中,也記錄不少人與大自然的衝突;例如:獲得「自然新聞攝影」金獎的〈受傷海狗〉(Injured fur seal),是來自澳洲尼古拉斯.雷米(Nicolas Remy)在肯布拉港附近,發現一隻海狗因船用螺旋獎受了重傷。英國攝影師弗拉迪斯拉夫.塔謝夫(Vladislav Tasev)運用鏡頭,捕捉到一隻紅隼因棲息地被破壞,改在破舊、高大、生鏽的路燈中築巢,〈紅隼的家〉(The home of the kestrel)獲「城市野生動物」金獎。枯葉圍繞樹木 象徵生命循環此外,獲獎作品也有不少大自然美景,挪威攝影師維吉爾.雷廖尼(Virgil Reglioni)以〈膽量〉(Guts)在「人與自然」斬獲金牌,他深入冰島索爾黑馬冰川(Solheimajokull)拍攝星空,雷廖尼表示,那裡又黑又深、又冷又溼,沒有多少人敢進去,「但這就是這張照片的全部目的,挑戰你的極限,去捕捉只有少數人才能體驗到的夜晚。」「地球的景觀和環境」金獎則是美國攝影師傑克.莫舍(Jake Mosher)的〈提頓山脈〉(The grand tetons),照片留下大提頓峰與星空的迷人畫面,莫舍表示,他透過徒步、穿雪鞋,爬到附近桌山(Table Mountain)1萬1000 英尺(約3353公尺)的山頂來獲取拍攝角度。 澳洲朱莉.肯尼(Julie Kenny)〈天空之樹〉(Tree of life),以空拍的角度拍攝由樹、綿羊徑、水塘構成的景象,雖然聚焦地面之物,但地面水塘又倒映天空;樹木雖屹立,周圍又可見枯枝與落葉,肯尼分享,「對我來說,這樣的景象傳達萬物的相互聯繫、開始和結束,以及生命的循環。」該獎項聯合創始人阿德里安.丁斯代爾(Adrian Dinsdale)表示,感謝所有獲獎者,為我們寶貴的星球拍攝如此壯觀照片,「希望這些作品能為我們所有人提供巨大的動力,讓我們盡一切努力,為子孫後代保護地球。」 前一篇文章 輕症免隔離、免通報 3月20日起改為0+n 下一篇文章 Q2赴日賞櫻團費漲 南韓比疫前便宜 熱門新聞 01【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2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3南天健康日 身心靈課程吸引社區民眾2025.11.1004鳳凰撲台 今明北東雨量恐紫爆 2025.11.1005COP30揭幕 關注氣候人權與森林2025.11.1006巴黎佛光人 重陽敬老長幼同樂2025.11.1007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佛法滿人間 常不輕2025.11.1008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佛法滿人間 悲智雙運2025.11.1009巨型蔬果牆 行銷中台灣2025.11.1010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推人間佛教國際化2025.11.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難民營走向奧運 拳擊女孩守護教育南韓晶片銷美 關稅條件不輸台灣43天史上最久停擺結束 美聯邦政府重啟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溢流 再淹明利村油氣需求恐續增至2050年 加劇暖化鳳凰襲台 蘇澳土石流、泥灌明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