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用餐習慣 逾6成餐飲提供外送服務

 |2023.03.06
1694觀看次
字級
根據經濟部統計,餐廳外送服務家數占比從過去的4成,110年因三級警戒攀升至67%新高,不過即使疫情趨緩,去年5月仍有64.6%占比水準,凸顯外送服務已成新常態。圖/曾原信

【本報台北訊】疫情改變餐飲消費習慣,根據經濟部統計,餐廳外送服務家數占比從過去的4成,110年因三級警戒攀升至67%新高,不過即使疫情趨緩,去年5月仍有64.6%占比水準,凸顯外送服務已成新常態。

疫情改變民眾消費型態,同時加速餐飲業數位轉型,經濟部統計處今天發布111年5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

經濟部表示,觀察餐飲業提供宅配及外送(含外送平台)的家數占比,108年4月占比43.3%,自疫情爆發後,民眾減少外食,餐飲業者陸續開啟外帶餐盒、冷凍餐食宅配或與外送平台合作等服務,109年4月外送比率增至56.0%。

110年6月更因三級警戒餐飲禁內用措施,外送需求帶動外送家數占比攀至67.0%新高,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淡化,內用人數漸增加,111年5月有外送服務家數占比仍有64.6%。

圖/中央社

經濟部認為,外送服務提供消費者另一種選擇,有助拓展銷售範圍,已漸成為餐飲業新常態的營運模式。

另外,數位服務項目以「經營網路社群或Line」占67%最高、「行動支付」占55.5%次之,「線上點餐系統」及「線上訂位服務」均占34.8%,和108年4月調查結果相較,以「線上點餐系統」增加18.6個百分點最多。

餐飲業淡旺季既有的落點也受疫情影響,經濟部指出,餐飲業消費高峰主要集中在年終耶誕、跨年、尾牙到隔年2月農曆春節聚餐旺季,以及7至8月暑假旅遊時節,但109年2至4月、110年7至8月受到疫情升溫及管制措施影響,出現異於往年的低點。

經濟部進一步說明,去年因疫苗接種率提高,加上民眾逐漸接受與疫情共存,外出用餐意願增加,帶動餐飲業復甦,結束連2年負成長,全年營收達新台幣8653億元,年增18.9%,雙創歷年新高。

餐飲業逐漸走出疫情影響的陰霾,經濟部預期,邊境鬆綁刺激國內外旅遊以及遞延補辦婚宴等商機,有望為宴會型餐廳及空廚增添成長動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