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蜜蜂會互相合作?

文/長古川英祐  |2023.02.22
1334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有趣到睡不著的生物學:螞蟻和人工智慧有關?》,快樂文化授權使用

文/長古川英祐 

就像單細胞生物的細胞會與粒線體、葉綠體合作,多細胞生物的細胞間會彼此分工一樣,某些動物也會集體生活,互相合作。

這些動物中,又以螞蟻、蜂、白蟻等「社會性昆蟲」最有名。牠們的社會主要由負責產卵的蟻后/蜂后(白蟻的話還有蟻王),以及負責其他工作的工蟻及兵蟻/工蜂組成。社會性昆蟲的成員會互相合作,這種團體稱為「族群」(colony)。

蟻群/蜂群成長到一定程度後,會產出下一代的女王及雄蟻/雄蜂,建立新的群體,新生的群體與原先的群體互為競爭關係。一顆細胞或一個生物個體都可以當成一個功能性單位,而社會性昆蟲的族群則是超越了個體層次的功能性單位。

繁殖率高  合作率高

當有複數個體互相合作時,在演化的觀點中存在一個問題。因為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DNA,並能夠自我複製,在天擇之下,每個個體會朝著最高繁殖效率的方向演化。所以只有在「合作能夠增加基因遺傳效率時」,才會往合作的方向演化;要是互相合作不會比較有利繁衍的話,就不會往合作的方向演化。

但是,我們很難找到一種生物或一個細胞來確認「兩個個體或細胞互相合作時,是否比不合作時更有利於生存」。因為現在大多數已經展現合作生活的物種中,幾乎找不到單獨生活、不與同伴合作的生物,所以也就無從比較。

團隊作戰  提高利益

不過實際觀察蜂群時發現,有許多隻雌蜂的蜂巢,雌蜂會輪流進出蜂巢,盡可能不讓蜂巢空著,保持有守衛的狀態;而只有一隻雌蜂的蜂巢,雌蜂會到傍晚之後外出覓食,因為如螞蟻等的捕食者在這時比較不會出來活動。

這樣的結果顯示,蜂中一種「隧蜂」之所以演化成互相合作的生存方式,是因為團體作戰可以提升防禦捕食者的效率,個體的利益也隨之提高。

當一種生物原本單獨生活時的生存率愈接近零,在進行合作提升生存率後,所增加的利益幅度會是以倍數成長。只要聚集了一定數量,就可以比單獨生活時獲得更大的利益。

文字內容節錄自《有趣到睡不著的生物學:螞蟻和人工智慧有關?》,快樂文化授權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