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向WTO控告美國限制半導體產品輸入大陸一案,美國同意與中方諮商,並同意台灣申請旁聽,但罕見拒絕俄國旁聽,理由是不願與侵略者「如常往來」。
美國自2018年以來禁止部分高階半導體產品出口到大陸一的連串政策,2022年12月被中方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與美進行諮商,也就是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第一階段。俄國與台灣則先後以利害相關第3國的身分,申請列席旁聽。
根據WTO 16日公布的2份文件,美國在9日拒絕俄國的申請,理由是「有鑑於俄國預謀且無故的入侵烏克蘭,美國沒有意願與俄國代表進行如常(business-as-usual)的往來活動,包括(參與WTO諮商)這種直接的交流。」
美國認為,俄國提出參與諮商的理由站不住腳。俄國主張其在美對中半導體出口禁令下,實質利益受到影響。
WTO爭端機制規定,會員國的實質貿易利益受到影響時,雖非爭訟兩端當事人,也可要求參與諮商會議。這個參與實務上多為列席旁聽,但有助於第3國瞭解爭訟兩造的主張。
美國因為認同台灣的實質利益與本案相關,接受台灣參與。美國表示,台灣在申請文件中提到其2021年半導體產業全球市占率達26%,且與美有密切雙邊貿易,因此具充足理由。
曾任職台灣駐WTO代表團的律師李柏青指出,第3國申請參與後,像本案這樣一個被拒絕、一個被接受的狀況,過往確實不常見,但美國引俄烏戰爭為理由,並非沒道理。
他解釋,俄國被拒後,屬於「原告」的中方也無權改變,但若這個案子進入下一階段,也就是當大陸不滿意與美國諮商的結果,要求WTO成立爭端解決小組,屆時任何會員都可申請以第3國身分參與,就沒有拒絕列席的問題。